090新基地(1/2)
“踢起来变得更好看了…”
这是马海娜的评论,也的确是这样,身体很协调。处理球时的顺利,连带精神也很放松起来,反映到在场上,就显得很洒脱,很直觉的感受就是好看了。
然后经过几天的观察,效果的确很明显,对身体的运用越来越熟悉,踢出的球也掌握的更到位。最特别的是,本来就很强的比赛阅读和节奏控制也加强了。用韦一的话说就是:
“总觉得踢的顺心,不别扭,很舒服。然后看那不舒服就是有问题,自己一边的就调动一下,理顺下。看对方那不舒服就往那攻击,很有效果。”
然后就是于雷进行了测试,完成后他的问题多是触球习惯,第一次知道他在卸球和带球过程中一直很紧张,是身体和心理方面,肌肉全是紧的。
这个发现让林文雷和于田即好笑又郁闷,特别是于田,做了一辈子重视动作规范的老教练,自己的孙子居然只是表面上处理球细腻,接触球时完全是在用肌肉和球在硬碰硬。只是凭超人的球感调整接触的程度,也居然把球给控下来,还没被于田发现过不正常,也算是能力非凡。
林文雷和于田想了许多办法去纠正于雷的动作,包括让他练瑜伽。可惜他这属于一开始练球的习惯,7、8年后都成了条件反射,越刻意去改反倒有些无所适从,连触球的节奏都打乱了,效果很差。
没办法于田都说干脆就将错就错,反正于雷把硬碰硬的程度掌握的很好,靠身体的调整也能顺利的完成卸球和盘带,还做的很好。
林文雷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直到发现中锋陈上直对足球的控制也有自己很特别的感觉,一些高球和大力球都卸的几乎完美。在footbonaut的训练中传球力量一直加的很大,在别的同伴都在适应30—40公里的速度时,陈上直60公里球速的传接成功率已经很高了。
“陈上直,练的很好!”
林文雷的夸奖让刚从小黑屋出来的陈上直很高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个年轻的教练刚开始给他们新来的印象是挺不靠谱的。不如他们以前的教练严厉,也不如以前的教练负责,训练比赛也不吼,也不详细指导。每次训练和比赛都只提一个目标,连怎么达到都要队员自己想、自己摸索。
可就在这么半个多月的训练比赛中,陈上真越来越觉得比赛有意思了,也有点明白了老队员们的比赛想法。学会了配合全队后,踢的也越来越舒服了。很多和他一起选进来的队友和家长都说这个教练是真有水平,陈上真具体说不上来水平在那,可在这俱乐部队内踢球很爽却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听说这个footbonaut是从德国买来的,很贵,连德国都没装多少套,而这基地一下就有三套。陈上真很喜欢这个设备,平时训练队友们传的球都很轻,很容易就卸下来,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还是这个听说要几百万一套的设备有意思,传球力量和角度很多,他从30公里球速开始,现在正在熟悉60公里的。
所以听到林文雷的夸奖,陈上真还有些暗爽,也有些不好意思。
“你卸球那一下很不错,包括脚对球的触感。可以考虑让队友给你传球时加些速度。”
“好…谢谢教练。我练过太极,可能用太极的捋劲和绷劲对卸球有帮助吧。”
林文雷听到这个一愣,完全没想到陈上真这个球感并不是天生的,再想想印象中的太极拳,还真是对身体的软和硬有自己的把握。
见到林文雷完全陷入了沉思,陈上真有些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呃…不好意思,刚刚想点别的事。你这个太极拳练了多久了?有什么讲究没有?”
“没什么呀,就是杨氏太极的养生架子和技击架子,没什么特别的。”
“噢,你家大人那?是来俱乐部接你还是到班车那接你?”
“班车,我家是开太极培训班的,爸爸妈妈太忙。”
陈上真有些奇怪,也有些紧张。不过林文雷没再说什么,就让陈上真回去了。
然后他叫上于田和于雷第二天直接到了陈家,见了陈上真的父亲陈宏哲。
陈宏哲大约五十岁左右,人却很精神干练,谈起太极拳对陈上真踢球的帮助,陈宏哲也大感意外。
直到演示了下胸部、脚停球,他恍然大悟:
“这个呀,那倒是能理解,就是太极拳的捋字决,卸力借力时用的。以前有个徒弟踢键子,说能用上这个拳意,没想到足球也行。”
于是就提出了于雷的问题,陈宏哲同意让于雷跟着练两天试试。
接下来林文雷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即将开始的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
金玉湖那边渡假村施米特陪同一起去看了看,条件还不错,几百人完全能接待。唯一不足的是只有两块人工草坪,到时球队都到齐的话,日常训练是很难题。
“这个只有安排错开时间和分散场地来解决。我们准备了不少车辆,省体委方面也协调了不少校园的球场来保障。除非大型足球训练基地,不然很难保障这么大型的足球赛事,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
体育运营公司这个项目经理解释的很清楚,林文雷也理解,也是没办法的事。
“怎么?文雷,觉得地方太小了?那你建个大的嘛,把你那个基地移出来。反正你夏口区还想建训练营嘛,也不算浪费。”
同样过来看下准备情况的罗长海远远就听到他们的对话,大声的建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