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青梅竹马(1/2)
此时,女儿国的国王紫月,眼里竟然闪过一丝惊喜,一丝茫然,一丝惆怅,喃喃道:“阿笙,真的是你么?树叶的叶,夜夜笙歌的笙……”
“叶笙”这个名字,她实在是太熟悉了。
但拥有这个名字的人,她却越来越陌生。
很多年以前,她还是个小女孩,她的母亲是女儿国的国王。或许是因为地域的关系,经常有魔族来攻城。
记得有一天,来了个很厉害的魔族头目,就连蜀山派前辈铭刻的符文法阵,也都抵挡不住。
就在城墙岌岌可危之时,一个才六七岁的小孩子,骑着青牛来到,竟然一下子就将那个魔族头目吓跑了。
那头青牛,实在太厉害。
那个男孩,实在太可爱。
原来,他叫叶笙。树叶的叶,夜夜笙歌的笙。
从那天开始,叶笙和青牛,就在女儿国住了下来。
她是女儿国的紫月公主,他是太上老君的小徒弟叶笙,关系越来越好。
她至今还记得,叶笙给她吟过的那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有些感情,尤其是那种纯真的感情,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今南京中华门外}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便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
后人以青梅竹马,称呼自幼一直陪伴长大的男女,尤其指长大后恋爱或结婚的人。
至于从小相伴一起长大的同性朋友,则称为“总角之交”。
大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而《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江苏南京。
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与李白同时期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句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的内容,都较简单。
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
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从而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人开头的六句,宛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而“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并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蝶飞舞,双双飞到西园的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