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1/2)
仅仅是在广东待了一个多月,甚至在开始尝试建立基层组织之前,就有四五千广东地方豪杰前来投军。朱云杨在部队内部开始正式推行了军衔制度。从列兵到将军,他照搬了现代军事体制的这套东西。而且他也制定了明确的晋升标准。
刚进来的人员,统统是列兵。能够完成基本军事的队列,跑步,听懂基本口令的战士,只要识字到十个,能从一数到一百的,就晋升二等兵。进一步完成军事训练,能够识字到五十个,并且学会加减法以及基本乘除的,晋升一等兵。在尉官以下,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军事技能,体能训练以及文化知识标准。
朱云杨学习秦军,在制度上,不同的军衔有不同的待遇。虽然相差不太大,却不是没有区别。好好学习,好好训练,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低级晋升的唯一标准。
尉官以上则是需要有战功,有专门的考核。他原本以为这个标准有些苛刻。可没想到的是,越是级别高的军官,越是有股子狠劲。越是级别高的将领,原本就越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例如宋光,原本也读过点书,认识一二百字。跟着军队接受教育之后,他也学着些军事命令,到了评定的时候,竟然已经熟练掌握了五百多字。考核的时候一路过关,最后得以获得了上校军阶。
即便是没什么文化基础的马晋元,经过这半年在部队的强化训练,加上考核前的强化学习,也获得了少校军阶。反正他需要的又不是这帮人能够写什么骈体文,能够吟诗作赋,只是要他们能读,能写。语言组织粗糙,能够阅读标准化的公文,这就足够了。
经过一番折腾,部队里面更加条例化。底层士兵们都知道自己如果能够完成某个程度的知识,并且积累起足够的军功。当个将军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部队有了非常明确的上升通道之后,军心更加稳定。
原本战士们视军队中办的培训班,夜校为艰难无比的地方,现在大伙学习热情空前提高。原本中国对学习文化就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现在学习文化与待遇直接挂钩,学的还是在部队里头有很大用处的知识,大家自然是肯学。
甚至连新入伍的战士,都能接受朱云杨制定的制度。广东这地方本来文风就很盛,完全不认字的文盲比例远比其他地方少。近半的新战士们通过了文化考试,对它们来说,倒是军事考核比较困难一些。
孙武说道:“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打仗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勇气?”宋光答道。
“训练?”李志答道。
“探清敌情?”齐虎答道。
“打仗最需要的乃是粮食和钱。如果在一个拿钱能够卖到所需物资的时候,那么打仗第一需要是钱,第二需要是钱,第三需要的还是钱!当然,这是在一个拿钱能够卖到物资的局面下。”他引用了朱云杨曾经说过的话。
“有钱弄到吃的,部队才能好好训练。有钱买武器,部队才能买到更好的武器。既然现在用钱未必能买到,我等的粮食与武器不多,那么我等就先得弄到稳定的粮食供应。想让地方上纳粮,就得让地方上的豪强知道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而且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能力把我们控制区内的所有鞑子和汉奸都给干掉。豪强如果不纳税就得完蛋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拼死反抗,而是会用纳粮的方式求得生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首先有的是政治,然后才有了战争!这点大家可不能弄错。”
政治这个词部队里头的识字科上讲过,政就是政策,是政令,治就是治理。用政策来治理国家,就是政治。
“每一仗都不是单纯为了杀人,也不单纯要夺取某些地盘。这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总参谋部给大家讲战略,战略的顶点从来不是为了某一仗的胜负,甚至不是某几仗的胜负。而是要看打仗的最终目的是否完成。而且付出的代价是否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战略一旦错了,打多少胜仗都是白搭。”
再往后的问题就不用孙武详细讲,有了粮食之后就能征召部队,养活部队。还能让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部队能够进行充分的军事训练。作战训练部与教导旅已经建立好久,众将早就非常清楚,一支部队有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上了战场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徐文说道:“王爷,属下觉得你这法子要求按照田亩交粮纳税。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没田的不交税……”
跟在朱云杨身边的是宋光,听了徐文对新政指指点点,他登时就怒了,“田多的不交难道还要田少的多交不成?”
徐文表面上被这义正词严的话给堵住了,他脸上赔笑,可在心里头已经把宋光列入了泥腿子的行列。就徐文所知的历史,天下从来都是田多的少缴税,田少的多交税。徐文的视线落在了朱云杨身上,只见他一声不吭,等着徐文继续说下去。
徐文继续自己的游说,“王爷你刚到广东,田多的大户们
只怕还不服气。满清朝廷向他们收税的时候,这些大户尚且能不交税,殿下你现在直奔他们而去,只怕他们不服。若是有当地税吏在其中帮着办事,不少事情只怕能够办的更好些。”
“我知道他们不会服气,所以这个得宣传!”朱云杨笑道,“你那句田多的多交税,田少的少缴税,没田的不交税。我觉得甚好。我们就是要把这话宣传到我所到的地方,能让所有百姓都知道我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