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湘楚围安庆(二)(1/2)
向荣之败已是定局,经过月余的休整之后,石达开的人马动了,这段时间,主要也不是为了给大军休整的,太平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筹集粮草。
沿江大旱,对官军的影响不大,但对太平军的影响却极大,天京城中,本就人多粮少,沿江的不少地方,都是太平军的粮源,旱灾导致的减产、绝收,让太平军的粮食供给出了问题。
破江北大营,杨秀清也有这方面的考校,三年围困,镇江城中极为缺粮,而江北大营的围困,让镇江筹粮极为不便,沿江一旱,这镇江城没了粮食,基本就要变死城了。
但镇江的位置重要,可以说是太平军东入苏浙的门户,若是丢了镇江,就没了图谋江南财税之地苏浙的机会。
正好这时间,向荣没眼色的佯动闹事儿,杨秀清便把粮食的主意,打到了江南江北两大营身上,这两大营都是有存粮的,虽说不多,但也能解燃眉之急。
太平军破了江北大营之后,一战下扬州,占据扬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筹粮,向荣能安稳一个多月,并不是说他向荣守得好,而是太平军,这时间没工夫收拾他,他们正忙着筹粮呢!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太平军筹到一大批的粮食,加上江北大营的军资、军械,短暂的休整,也在情理之中。
收拾向荣,依旧是石达开唱主角,分兵、击溃,就是石达开的主要战略。
打江南、江北大营。最初石达开制定战略的时候。也是击溃战。歼灭战以太平军在天京的兵力优势不是不能打,但一旦这么打,战事必然要旷日持久的。
围攻江南、江北两大营,得不偿失,一旦天兵在天京城下崩溃,对军心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退而求其次。石达开也只能将目标锁定在击溃清妖,掠取两大营的军资、军械上了。
溧水,自天京入苏常二州的要道,对向荣来说这是不容有失的地方,石达开声东击西,向荣不是不知道,但溧水不可失,一旦失了溧水,这苏常二州也就是长毛贼的囊中之物了。
江南大营设立的目的,就是防堵长毛贼入苏浙之地。细说一下,这江南大营。就是苏常二州的门户,一旦丢了苏州、常州,即使守住了江南大营,朝廷那边也饶不了他向荣。
还有一条就是,这苏常二州一旦失守,江南大营也就落入长毛贼的包围之中了,到时候,别说跑了,就怕死守也守不住呐!
知道必败,但向荣也有拼死一搏的心思,江北大营的主力未失,若是抓紧时间休整,托明阿越过扬州,过来救援自己的话,这江南大营未尝不能保全。
死马当做活马医,这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一旦成了,不仅可以活命,而且战功也是惊人的,实在不成,也能借机溃退,保全自己手里的人马,只要手里有兵,未尝没有复起的机会。
至于这托明阿配不配和他向荣,这事儿只能由天定了,江南大营的出路唯有这一条,窜出大营就能活命,与其死守等死,不如窜出去求活。
大清朝廷就是如此,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道光帝时的林则徐,咸丰初的曾国藩,他们上的奏疏,都是治国之言,朝廷为何不接纳呢?
原因也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清朝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满人统治,朝廷大多时候满足的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一旦汉臣、汉员涉及兵事,相比在各地驻防的满人将军,这里面猜忌也就多了许多。
说白了,向荣的动作,不是为了保证苏常二州不失,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军马不失,托明阿是个满人,想让他救济自己,这事儿真得靠天意了。
他托明阿守不住江北大营可以溃退,即使有罪,朝廷对他的处置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换了他向荣丢了江南大营,怕是要被直接问斩刑的。
分兵堵截长毛贼的人马,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即使败了,也能和朝廷推脱一二,至于江南大营的军资之类,那是朝廷的东西,又不是向荣的私产,与其提前烧掉留下话把儿,不如留给长毛贼,说不定见了大营里的军资粮饷,长毛贼的攻势还能减弱一些呢!
局势不仅杨猛看的明白,扼守江南大营的向荣,也不是糊涂蛋,一路追剿长毛贼至今,已经四五个年头了,常胜将军向荣算不上,但军界的常青树,向荣还是当仁不让的!
向荣明白了局势,这战局也就定了,自石达开十三日进军溧水,到二十一日向荣败退丹阳,八天的功夫,江南大营也丢了。
连破江南、江北两大营,太平军在反抗清廷的这场战争之中,军事实力算是达到了顶峰,这两大营一破,杨秀清那边也做出了新的部署,翼王石达开入安徽督师、北王韦昌辉入江西督师,新秀李秀成、陈玉成进军苏浙,原本在安徽的杨辅清、杨宜清,回师天京。
皖赣苏浙四省的形式不容乐观,曾涤生、左季高依旧在皖赣瞎墨迹,朝廷的那边的谕令,不能作数,若是按着朝廷的安排进军,湘勇、楚勇也得步了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后尘。
杨猛的第二份折子,朝廷依旧没有应允,但说法却由再议换成了斟酌,向荣的江南大营崩盘,看来也是触了朝廷的底线。
“芷晴,静海那边还能送进粮食去吗?”
将只批了两个字的折子顺手丢到了一边,杨猛觉得该是给朝廷一些压力的时候了,虽说曾左两人,都得了朝廷的谕令,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