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门级知识(2/4)
庙周边,辟为旅游区。政府修了个院墙,在门口收费,而散布于整座山的独修茅棚,也被政府工作人员驱赶。“庙子就是和尚的家,回家还要给门票,不给钱不准上山。当地人,还是贪图那寺庙香火太旺,找自己人装成和尚,在那里收功德钱。”
所谓楚人无罪,怀壁其罪,就是指的这个情况。当你收入高了,别人嫉妒,想来分一杯,你不给,当然就引起了暴力反弹。
“他们也没有明赶我们,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不仅关乎那门票的收费,更关乎我们的信仰。人家信众拿功德出来,是信仰。我们不可以,看着他们骗信众的钱,装着视而不见。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这不违法吗?”
“当然违法,佛教协会也在政协上反映这件事。但是,利益面前,所有道理都是软弱的。扯了好几年,这事才弄清楚。政府呢,处分了几个官员,事情就不了了之。但功德钱,是退不回来了。当地地方财政也是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没办法,吃饭财政,作工资都发出去了,怎么办?”
当听到他说“吃饭财政”四个字的时候,我不得不对这个明成师刮目相看。这是一个懂社会的人,他非常聪明并且有见识,他还有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厉害。“任何道理,在利益面前,都是软弱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规律来用。
人类历史,按马理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说穿了,就是利益决定立场和思想。那么这种贪利的思想从哪里来呢?这是人的本性。
佛法改造世界,就必须影响人的本性。只不过,这不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而是通过信仰的方式。
原来读大学时,学过马原课。当时对所谓共产主义有点不太理解。它实现的基础,看起来是那么虚幻。但想通了,其实从人性上,可以想通。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基础条件。当达到极大这个程度时,人们追求的方向就会改变,会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用现在的社会来说,就是钱多了的人,就更想找精神刺激。全社会,这个基础达到后,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就没那么关心了。所以按需分配,才有人性的基础。
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会产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这就是未来理想,其实是有逻辑的。
“现在那庙子怎么样?”
“院墙拆除了,也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一些师兄也回去了,但我准备就在这崇圣寺长住了。毕竟,见性法师是过来人,我想在他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当然知道,他所谓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谓过来人,就是已经开悟的人。一如那方丈的法号,明心见性。他要得到的成果,也就是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有点理解见性法师当时对我所说的那两句话了。
第一句:“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如同禅宗里的话头,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种问题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如果我是一个已经有所开悟的人,那么,可以得到一个他认可的答案。如果是这样,我就不是单纯来的初学者了。从此,对我的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
第二个判断,是看我的聪明程度和心地情况。如果我回答:我从北京来。那么,我就比较愚蠢。因为,这话不需要他问,文大姐已经告诉他了。如果我按以前学的佛教经典来回答:“无所从来”,那是圣贤的答案,不是我的答案。照抄别人的答案,就是不老实。
我没有照抄,所以,他就得出第二句:“是个老实人”。
原来那两句,是入学考试啊。我心头一紧。那看似平和的眼神和话语,处处充满机锋。
回到宿舍后,发现又多了些人,明成师又给他们交代情况,并且把他们往治安室领去了。
安顿下来,洗了个脸。然后给妍子发了个短信,报告我现在的情况。妍子回了一段话:“哥,如果吃不了苦,就不要勉强自己。如果你喜欢那里,就坚持下去。不要为了我学,要为你自己学。你如果自己好了,就是为我。”
这是实话,也是最真的话。许多最好的情书,说些你恩我爱的东西,但就是不说实话。多年的恩爱的夫妻,不说我爱你。只说是:饱了不?暖和吗?这才是最好的情话。
我知道,从这天起,我就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了。不钻透这个黑漆桶,就不返回。
看了一会守则,也看了发包里的佛经。守则倒很简单,至少没有部队的条令条例那样复杂。我过集体生活是没有障碍的,当年当兵,第一天,就适应了。
而佛经,我却不想这么早就看。我过去看过这么多书,却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佛法,今天多看这一会,有什么意义呢?我决定,把自己以前的佛学思想清空。
以前的佛学思想,其实算不上思想,只能算门外的印象。要不是在刘大哥里学了那几天,在打坐的实践中发现如此之多的现象和门道,我还始终把佛学当哲学来理解。
佛学,至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不是工程师画图那样简单,还得把图上设计的东西,亲手做出产品出来。而这个产品,就是我自己。
把自己清空,不是说我过去的认识没有对的成分。而是说,那不成体系的零散知识,如同网上的快餐式阅读,根本无法建立起一个分析的框架。
等大家回来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