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1/4)
“那都是着相”,最近几天,大家在试验前段时间四祖所作问答论,纷纷在打坐时,出现许多境界,找法露师问时,这是法露师所说最多的回答。
所谓着相,就是心跟着境界转。心一境性没有起来,归于道体的零就无从谈起。有鉴于此,法露师专门讲解了达摩禅师所造《破相论》。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破除心相的迷惑,走向正道。当然,我自己也有大量的境界现前,但不知道如何处理,此时,正需要过来人加以点拨。
这个论也是问答式的,当然也很对我们的胃口。看样子,几节课,大师上得很有针对性。也许,大师已经洞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连我们的心理活动,都了解于胸了。这个能力,已经超过了现代心理学的专家。
提问:若有人志愿求学佛道,当修什么法门,最抓住要领、最省力?
回答:只有观心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统领一切法门,是最抓住要领、最省力的修行。
提问:为何一个法门,就能统领一切法门?
回答:心,是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门,只是从心生。若能明白心,那么万法俱备。好像大树,所有枝条、花果,全都依赖树根。种树,只有树根活下来了,才能生长枝条、开花结果。砍伐树,如果砍去了树根,树就必死。若明白了心,以此修道,那么不但省力,而且容易成就。若不明白心去修行,费力又无益。所以要知道,一切善恶都是出于自心。在心外去求,终不会有收获。
提问:为何向内观心,就称为明白?
回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明白了四大、五阴本来虚空,并无自我存在。明白看见了自心的功用,自心会产生二种差别的功用。是哪二种呢?一、清净心;二、着染心。这二种心境,也是自然本来俱有的。虽然,它们是假借各种因缘合成。但是,它们互为对方的因由。
清净心,恒久喜乐善因。着染体,常思念恶业。
若不被浸染,就叫圣。就能远离一切苦,证得涅槃的安乐。
若堕落在着染心,就会造业,由此被恶果缠绕遮蔽,这就叫凡。就会沉沦在三界中,承受各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着染心,覆盖了真如的本体。
所以要知道,一切善以觉为根本;缘于觉根,于是能显现一切功德树,结出涅槃的果德。这般观心,就叫明了。
提问:上面说到真如佛性,一切功德,以觉为根本。那么在还未明心之前,以什么为根本?
回答:无明的心,虽然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以及各种无数恶,但是都以三毒为根本。
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心,自然能具足一切恶。好像大树,虽然都归于同一树根,但长出来的树枝、树叶却是无数。那三毒的根,由每一个根,造作百千万亿倍恒河沙数恶业,多的不可比喻。
这三毒心,在本体中对应显现出六根,也叫六贼,就是六识。由这六识,出入所有感官,贪恋万种境相,造作恶业,障碍真如本体,所以它叫六贼。一切众生,由这三毒六贼,迷乱了身心,沉没在生死六道轮回中,承受一切苦恼。好像江河,在小水源不断流入后,变得越来越宽广,最终演化成波涛万里。除非有人能断除本源,让众水流都停息。
求解脱的人,若能转三毒成为三聚净戒,转六贼成为六波罗蜜,自然就永远离开一切苦。
提问:六道三界广大无边,若只是通过观心,如何免除无穷的苦?
回答:三界业报,只是出于心。如果本来就没有心,那么即使在三界中,也等于出离了三界。三界,就是三毒。贪,就是欲界,嗔,就是sè jiè。痴,就是无sè jiè。所以贪嗔痴,就叫三界。缘于三毒,造作轻重不同的业力,承受不同业报,由此分归成六个去处,所以叫六道。
提问:为何根据业报轻重,区分成六道?
回答:众生不能明白正因,用迷误的心去修善,不能免离三界,所以投生在承受较轻恶报的三道中。是哪三道呢?就是:
1.用迷误的心,修习十善,虚妄地想以此求得快乐。他投生在天界,那还未能免离贪欲的境界。
2.用迷误的心,受持五戒,虚妄地生起喜爱和憎恨。他投生成人,那还未能免离嗔恨境界。
3.用迷误的心,执着有所作为,相信邪道,以此求福。他投生成阿修罗,那还未能免离愚痴境界。
这三类地方,就是三个受报比较轻的地方。
那么,哪些是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呢?就是放纵三毒心,造作恶业,堕落在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中。
1.若贪欲恶业重的,堕落成恶鬼;
2.若嗔恨恶业重的,堕落在地狱;
3.若愚痴恶业重的,堕落成畜生。
就是这三种较重恶报的业道,加上前面三种较轻恶报的业道,总共是六道。所以要知道,一切苦业缘于自己的内心。只要能引导心,远离一切邪恶。那么,三界六道轮回之苦,自然消灭。自然离苦,获得解脱。
提问:如佛所说,佛当时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经过无量勤苦,如此才成就佛道。为何今日又说,只要观心,制伏三毒,就叫解脱呢?
回答:佛的教导,没有虚妄之辞。
阿僧祇劫,指的就是三毒心。印度语,叫阿僧祇。汉语,叫不可数。
这三毒心中,有恒沙数般的恶念。每一个恶念,都是一劫。有这般恒河沙数般不可数,所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