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高俅不踢球》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高俅不踢球 () >> 第四十七章 杭州事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07491/

第四十七章 杭州事毕(2/2)

一下周济民,让他看看这张药方有没有什么问题,不然旱灾没死的人却倒在了先生的这一张药方上,不是太过冤枉了吗?”

高球抖了抖手中的药方,脸上满是笑容。

听到高球这一番话,苏过也是想起了自己爹爹往日的不靠谱,会心一笑,也就没再多想。至于说那一封信,却是被高球好好地叠整齐,放在了自己的招文袋里面。

这一场北宋元祐四年发生于杭州的旱灾,就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苏轼给控制住了,不管是在朝堂之上,又或者是在百姓之中,苏轼的贤名都传扬了开来。就算是苏轼百年之后,史书之中也会给他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高球的存在,以及高球在这一次抗击旱灾之中所起到的主导地位,却是不会有人知晓了。

西湖的疏浚工作不是一年能够完成的,从元祐四年的夏季开始,一直到了次年的秋天,西湖以及附近的运河才算是疏浚完成,虽然不敢说千秋万代都不会再出问题,但是苏轼却敢放言西湖百年之内不会再出问题。

值得一说的是,就在元祐四年的九月份,针对于杭州府发生的旱灾,朝廷派发的钱粮也到了,不过这个时候也用不了太多了,在高球的建议下,苏轼索性就在西湖边上修建一条南北长三十里的堤坝,并于西湖之内最深处修建了三个小石塔。如果高球能够再次回到后世,并且去往西湖旅游的话,他就会知道,这三个被他成为西湖门把手的便是鼎鼎有名的三潭映月。

元祐四年,高球在左额上面添了一道伤口;元祐五年,高球左额上面的伤口愈合,连一条印记都没有存下,就像他在这一次旱灾之中所做的一切没有在历史之中留下痕迹一样。

元祐六年,苏轼被征召为吏部尚书,因为之前来杭州的时候高球的伤势在路上复发,这一次苏轼特别注意,一路上游山玩水,根本就不急着往东京汴梁去。在到汴梁之前,苏轼得知自己的亲弟弟苏辙成为了尚书右丞,主动上书请求调任,然后改任为翰林承旨。

苏轼在翰林院之内做了三个月的清闲官,因为闲得无聊和朔党、蜀党的中伤,干脆又自请外调,因此又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颍州。

连番奔波,高球的身子却又是吃不消了,在到达颍州之后便成了一个药罐子,每天除了窝在房间里面读读书、写写字,剩下的娱乐活动就是猜自己喝的药是哪一味药又加了剂量。当然,相比于高球因为身体原因那里都不能去,苏过却是大展拳脚,不仅帮着苏轼调查了水患的缘由,更是与颍州汝阳县的县尉李直方合力抓住了盗贼尹遇等人。

不过关于李直方的事情还是有一点可惜,虽然立功不小,可是不管苏轼如何上疏,最后功劳也没有落到李直方的身上。年底的时候李直方家中的仅剩的老母亲病逝,办完丧礼之后,李直方辞掉了县尉的职位,回家守孝去了。

元祐七年,苏轼调任扬州。

元祐七年的年底,苏轼再次被征召入京,只一次的职务是兵部尚书同时兼任侍读。

不过这一次高球的运气就要差的多了,因为天子要亲自到南郊的太庙祭祀,苏轼需要担任卤簿使,所以这一次的行程不能够太悠闲了。百度一下“高俅不踢球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状态提示: 第四十七章 杭州事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