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造谣,不传谣(1/2)
除了南下寿春的那一支车队外,郭嘉还假装不知道张邈和袁绍这些年来的龃龉,另外安排了几名使者前去陈留报丧。
张邈与袁绍、曹操等人都是少年时期就结识的好友,时至今日已有近三十年的交情,然而从关东群雄起兵讨董以来,张邈就看不惯袁绍那一幅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的嘴脸,多次出言顶撞,最终二人反目成仇。
甚至就在曹操被兖州本地派迎接而来,奉为兖州刺史之后,袁绍还多次写信给曹操,明里暗里要他诛杀张邈。
曹操当然不是那种被人撺掇几句就杀人的蠢蛋,更不是什么善茬,他清楚张邈在陈留拥有极强的影响力,算得上是兖州的二号大佬,只能拉拢而不能对抗,所以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袁绍的无理要求,同时还把袁绍的每一封亲笔信都派人送给张邈过目,张邈看后对袁绍越发恐惧和仇恨,也更加感激曹操的仗义。
如今袁绍死了,还被安上了这么个荒诞不经的报应之说,张邈口中表示出惋惜之情,心里却乐开了花,若不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只怕他要一路欢呼着出门。
“本初这人年轻时还好,这几年不知怎的,做事越发乖戾残暴,我们这些故友是劝也劝不得了,如今他落到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怨不得韩文节。”张邈装模作样地叹息片刻,心中打定主意,等送走使者,他就要发动治下的兖州士人,不管是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还是写文章来记载这件事,总之,一定要把袁绍搞臭、批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背负恶名,永世不得翻身。
让你一心想弄死我!
就这样,在几位地方实力派大佬的心照不宣之下,韩馥冤魂索命,袁绍满门自残,就成了一桩盖棺定论的公案,他们治下都是大汉曾经的核心之地,世家豪强林立,士人阶层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在他们{尤其是张邈和袁术}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袁绍过去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名声迅速坠落,甚至连背负宦官之后和杀害名士边让这个臭名声的曹操,风评都高过他了。
远在寿春的袁术都知道并做出回应了,位于蓟城的刘备等人,自然也得到了一份完整的情报,郭嘉事无巨细,把自己的顾虑、做事的思路、以及当夜具体实施的步骤、冀州各地的反应、诸方势力的回馈,都写了个清清楚楚,唯恐刘备看不明白。
然而,在认真看完了这厚厚一叠纸张之后,刘备却显得颇为不满。
“难道郭奉孝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吗,别人嘴上不说,估计回家之后都拿小本本记下了,过个几十年上百年,这就是罪证啊。”刘备满脸晦气,恨恨地说道:“还有那个严纲,平日里做事情干净利落,怎么遇见大事就犯糊涂,回头看我怎么骂他!”
“换了玄德你,会怎么处置袁本初呢?”听着刘备不住嘴的抱怨,卢植从一堆文书里抬起了视线,对他笑着问道。
刘备一摆手,“能趁着战场上乱成一片弄死袁绍最好,如就算是活捉了袁绍,认出了他的身份,我也会装着没认出来,夜里给安个意图逃跑,被守卫误伤致死的名头,再把他的一家老小送到袁术那里,让他们自己窝里斗去。总之在自己的地盘上,局势明朗之后,怎么杀他都是不划算的买卖。”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生气也没用,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做吧。”卢植再次低下头,批阅起堆积如山的公文,半晌之后才再次悠悠说道:“只要得了天下,再大的罪过也不是罪过,否则,再小的错事也会变得十恶不赦,呵呵,后人都知道陈平周勃是安汉的栋梁,可是谁又能为死在暗巷中的孩童们说一声不公呢?”
老先生说的陈平周勃之事,刘备自然是知道的,这是发生在近四百年前,汉家王朝最为血腥的几个夜晚之一。
当年刘邦起兵反秦,他的妻子吕雉一家出兵出钱,两个兄弟为刘邦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吕雉本人更是雄才大略,为西汉建国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因如此,刘邦死后,吕雉为首的外戚家族迅速掌握大权,与刘邦的嫡系军功贵族们产生了无法修复的裂隙,最终,孝惠皇帝刘盈{刘邦之子}与吕雉先后病逝,随即,蓄谋已久的政变开始了。
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吕氏一族三万余人遭到族灭,军功贵族们获得了胜利。
但是,为了进一步把持朝政,以陈平、周勃为首的老臣们竟然宣称包括少帝刘弘在内,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都不是孝惠皇帝的亲生儿子,应当废黜,并将这些根正苗红的皇子们全部诛杀于暗巷之中。
若是刘邦在天有灵,看着自己的嫡孙们被老兄弟毫不留情地处死,不知该作何感想。
“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先生的教诲。”刘备郑重地答道,但他思考片刻,脸上再次露出了狡猾的笑容:“先生,我又有了个主意。”
“哦?说来听听。”卢植放下笔,好奇地听了起来。
第二天,一封公文被火速送往冀州,很快,关于袁绍死因的官方说明就传遍了河北大地,并向四周辐射出去。
在这份官方说明里,幽州牧刘备刘玄德严厉驳斥了所谓“冤魂索命”等荒诞不经的民间说法,并请来德高望重、久享盛名的神医华佗,对当夜的惨剧进行分析。
按照华佗所说,正常人在长期的焦虑、恐惧情绪下,极易产生幻觉,并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