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汝南黄巾(1/2)
讨伐袁术之战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还白白损失了一万丹阳兵,徐州都督陈登每一天都感觉如芒在背,他一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征兵活动,另一方面则是向冀州方向去信,诚恳地承认错误,希望得到刘备的谅解。
然而刘备对此并不在意,非但好言宽慰,让陈登无须自责,还派去一支由久经沙场的退伍将士组成的部队前往徐州,帮助陈登进行征兵和训练、整编工作。
于此同时,太史慈也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琅琊南下,进入到徐州地界,驻防在毗邻吕布老巢的下邳、彭城一线,令惶惶不可终日的徐州民众安下了心,也让陈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徐州方向受挫,难免让刘备心情有些不好,但是,关羽在陈留方向势如破竹,早在去年年末,他便围城三十七日。最终攻破陈留郡城。周仓孙宇等人则是成功伏击了从浚仪仓皇回援,意图亡命一搏的前广陵太守张超,经过一番血战,张超当场战死,麾下部众或死或降,继张邈战死于济阴后,张氏兄弟的最后一支力量也宣告覆灭。
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关羽等人分头出击,光复了陈留、颍川、陈国、汝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张氏兄弟覆灭,吕布与曹操打得不可开交,袁术则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付张飞以及接踵而来的旱灾和饥荒上,这些地区除了割据自守的世家豪强,竟然再没什么正规军的存在,所以关羽率部一路行来,遇见得最多的、打得最多的,反倒是他在十几年前初露锋芒时的对手——黄巾军。
汝南黄巾军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战斗历史,自从张角兄弟在河北发动起义,汝南黄巾群起响应开始算起,已经有十三年的时间了,在这十三年里,他们失败过不知道多少次,但每一次失败之后他们都能死灰复燃,变得更加强大,到了最近几年,天灾人祸制造出了无数活不下去的民众,汝南黄巾更是声势浩大,随随便便就能拉起万把人的队伍,数十支类似的部队分头行动,浩浩荡荡地游荡在豫州大地,四处攻打豪强坞堡。
关羽一路击破了十几支不开眼的黄巾部队,收纳了数量众多的俘虏以及流民,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便分出人马,护送这些有心改过的人们前去洛阳地区,那里被董卓变成了一片荒野,正是他们重新开始人生的好地方。
“有一支北方来的官军,击破了几路头目之后非但没有大开杀戒,而是给他们粮食,派人领着往洛阳开荒种地去了。”
留言总是跑得比腿快,没过多久,“汝南来了一支仁义之师”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传遍了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很多力量弱小,只是由穷苦民众扶老携幼聚在一起勉强度日的“贼寇”们也走出了藏身的山林,循着尘烟所在的方向找到关羽大军,匍匐在地,乞求收留。
就这样,当关羽在汝南北部扫了一圈,即将进入沛国最西部的谯县附近之时,正在当地围困一座坞堡的黄巾军部队也得到消息,早早地迎了过来。
当然,是没有带兵器的。
“刘使君爱民之名天下皆知,我等早有弃暗投明之心,无奈山高路远、兼有张邈、袁术等人阻拦去路,故而盘桓于此,不得不做那打家劫舍的没本买卖,如今遇见将军,正是得偿所愿。”
“我兄弟二人罪孽深重,不敢乞求将军宽恕,惟愿将军能够收留我等部众,让他们得以重获新生,我二人便是身死族灭也感念将军大恩!”
两名贼首孤身进到关羽军中,任由军士用麻绳捆住自己,见到关羽之后直接跪伏于地,声泪俱下地说了这么一番话,闹得关羽都有些无语了。
且不管这两个贼首话里是几分真几分假,单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牺牲自己,造福部众的大无畏精神,关羽若是再对他们动手,那就太坏自己名声了。
“先起来吧,你们二人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又是如何知道刘使君声名的,一桩一桩慢慢说来。”
经过一番询问,关羽这也弄清楚了这支黄巾军以及他们首领的来头,原来这二人一个叫刘辟,是汝南本地人,一个叫龚都,是荆州江夏人,都是张角当年走遍天下传道之时的骨干人员。
刘辟和龚都二人比较能打,长期以来都是豫州黄巾里面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跟其他黄巾将领在思想观念上有些不同,不太认可游荡四方、以战养战的盗匪式作风,反倒是花费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盘里种植庄稼,十几年东躲西藏下来,却也收拢了不少忠心跟随的民众。
“本将之前在颍川、汝阳等地作战,曾经斩杀了几支声势浩大的黄巾余众,贼首叫什么何曼、何仪,还有刘劭的,你们可曾认识?”关羽眯起眼睛问道。
刘辟龚都二人对望一眼,显得有些惊恐,然后刘辟转回视线,再度跪在地下对关羽讲述起他们跟颍川黄巾的恩怨。
豫州黄巾军本为一体,可是正因为刘辟龚都的所作所为,他们渐渐被抢惯了钱粮杀惯了人的何曼等人看不顺眼,双方嫌隙渐生,经常爆发冲突,经过几年的恩怨纠缠后,刘辟龚都二人索性率部离开,在陈国、沛国和汝南交界处扎下根来,从此双方分裂,再没有太多往来。
“何曼等人已经沦落为彻头彻尾的贼寇盗匪,背弃了大贤良师的教诲,我等不屑与之为伍,还望将军明察。”龚都也跪了下来,语气诚恳地说道。
关羽审视着二人的神态,感觉他们并没有说谎,尤其是在提到大贤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