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遇袭(2/2)
的多,而且轻便灵活。佩戴驳壳枪或是快慢机,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集中火力,又不失轻便灵活。尤其这种武器,在接上枪套后,整个就是一支装弹量小一些的冲锋枪。好一点的德国原厂快慢机或是西班牙阿斯特拉牌、或是比利时产的快慢机,在接上枪套作为枪托后,威力和火力密度并不会比一般的冲锋枪小。
警卫部队一旦与敌遭遇,一般的情况都是在近距离之内。这个距离,已经不需要精度,而是需要火力密集度。在缺少自动火器的情况之下,正是射速快的驳壳枪或是快慢机这种武器最佳用武之地。所以几乎所有部队指挥员的警卫员,或是警卫班佩戴的都是这种枪。
当年西路军在梨园口最后一战,三十军军部被马家军骑兵合围。正是依靠警卫排装备的十支快慢机,在近距离的密集火力,硬生生的从马家军骑兵包围圈之中杀开一条血路,掩护残部冲出去的。
这种武器作为警卫员的武器,还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武器。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也使得很容易暴露目标。一支部队,如果带驳壳枪或是快慢机的人多,又是骑马与步行混杂。那么几乎猜都不用猜,肯定是一个级别不小的指挥机构或是重要部门。
以日军对中国军队情报的渗透和了解,这种情况日军也很清楚。在战场上,他们经常以一支部队装备的驳壳枪或是快慢机的数量多少,来判断其部队的性质。而这种判断,其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甚至还超过通过对电台等一些通讯设备判断的准确率。
因为中国军队很多地方派系武装,通讯能力是很差的。除了中央军之外,一般的部队团级编制装备电台的并不多。但是考虑到指挥部的安全以及指挥员的安全,警卫身上的武器却是一般都不太差。快慢机与各种驳壳枪,更是几乎所有武装警卫部队的标准配备。
尤其是对通讯能力比较差,经常连军分区一级的部队,都没有一部电台的十八集团军来说,这个情况更成为日军判断部队级别和性质的重要依据。他们在扫荡的时候,经常以一支部队佩戴驳壳枪或是快慢机的数量多少,来判断部队的级别。
杨震在新四军工作的那段时间之内,整个新四军军部,除了他自己的贴身警卫班使用的是抗联制式武器之外,其余的高级指挥员的警卫员,使用的全部都是驳壳枪,好一点的使用快慢机。甚至军部专门保护首长贴身安全,以及负责军部内部警卫的警卫连,清一色的全部都是这种武器。
在这种情况之下,稍微受过培训的日伪特务人员,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都会通过这个办法判断村子里面来的部队是什么级别。而这里又是日伪军严密控制的地区,不是稳固的敌后根据地,有没有潜伏下来的特务,谁也不敢保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挺进军总部暴露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警卫员身上的驳壳枪之外,更何况还有那些佩戴勃朗宁手枪、左轮手枪等高级货的高级指挥员。不说别的,就是自己这位老首长。身上佩戴的那支左轮手枪,带着眼睛,身后还跟着骑马,佩戴着驳壳枪的警卫员,一看就是一个大官。
再加上政治部文工团和几个机要部门,财务部门的那些花花草草的女兵。各部门大量带着眼睛的知识分子,还有电台天线和大量的野战电话线,就是一个傻子,只要不是太傻都看能看出来这里是高级指挥部。
这种情况之下,外松内紧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结果,却是还搞得这么松懈。甚至连两个制高点丢了,都没有察觉。让日伪军摸到了眼皮子底下,却是才发现。就是村内有日伪潜伏特务,但如果做找警戒也不至于搞的如此被动。
热河不是华北太行山上的老根据地,这里的敌情远比关内复杂的多,日伪组织控制之严密,远非关内可以相比。而东北的敌情之复杂,杨震有过太多的体会了。这种情况之下,对于重要部门的警卫,必须要异常的谨慎。这么松懈大意,不出问题就怪了。
就算那些潜伏特务不明白这些,那些特务武装可不都是一般人,尤其是指挥便衣队的大家伙。根据潜伏特务的汇报,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这里的情况。有了这个机会,他们不上来掏一把就怪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