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自己查自己(1/3)
秦王朱樉从父皇朱元璋手中接过一堆弹劾自己的奏章后,如同抱着一束长满荆棘的刺槐,不知如何下手。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今日已是第三天了,父皇竟然让身为宗人府宗正的自己,召开宗亲会议来讨论如何惩罚自己,想到这里,三十余岁的秦王朱樉不禁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
他丝毫不敢怀疑父皇惩罚自己的决心,但是又不愿意像是自己弟弟潭王朱梓那样,陷入到惊恐之中不能自拔,惊恐到一直把自己吓死为止,想到这里,不由想起自己八弟潭王朱梓的遭遇起来。
潭王朱梓是自己的八弟,洪武二年九月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到封地湖广长沙府。
八弟机敏好学,善文章,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饮,并让他们即席赋诗,亲自品评高下优劣,优者赏以金币。
因为王妃于氏是都督于显的女儿。洪武二十三年,于显之子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旋即被杀。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结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这是大明官方说传出的消息,但是秦王朱樉却知道绝对不是那样的。如果仔细推敲,就可发现这一消息存在问题:首先,朱元璋对儿子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子的为非作歹至多就是警告一下。
连自己的这些罪过,父皇都让自己审判自己,八弟那些事情,肯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朱梓岳父一家真的追随胡惟庸谋反,他受株连的可能性也不大。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这一点朱梓应该清楚。他身后的退路依然宽广,根本没必要合家自焚。其次,朱梓之死很难与胡惟庸案联系起来。朱梓的岳父于显在洪武二十年就已病逝。他被列名胡党是因其子宁夏卫指挥于琥的缘故。
于琥被卷入胡案是因为受到了那个叫封绩的人的攀援。据朱元璋为胡惟庸案发布的《奸党昭示录》称。封绩是一个被谪至南海居住的罪犯,曾上书揭发胡惟庸专权。胡得知后威胁他说:“你今犯死罪,若去北边走一趟,便饶你不死。”封绩同意后,胡惟庸便把他送到宁夏耿指挥、于指挥(即于琥)等处,由他们引导出境与北元勾结。
这里就有些奇怪了,胡惟庸要干谋叛这种株连九族的事。派什么人去联络不行,偏要派一个反对他的人。胡惟庸死后,封绩又被李善长长期包庇。封绩案发到底是针对谁,秦王朱棣知道的清清楚楚,肯定是针对韩国公李善长的。
而自己的弟弟潭王朱梓,就在这样不明情况之下。竟然被吓的自杀而死,不由得不让秦王朱樉有些心寒,当然关于弟弟朱梓之死还有一些传言,但那些传言,更是朱樉不敢去想,不敢去追究的,当然也是从心里不信的。
想到这里。秦王朱樉才想起来,宗亲会议马上就要在东角门殿内召开。他独自一人坐在寂静无声的几案前,反复细阅奏章。如果弹劾自己的奏折都已经证据确凿,按大明刑律,父皇为什么还要自己开什么宗亲会议呢?难道是有意为自己开脱吗。
“唉,父皇到底想的是什么呢?”朱樉掩卷长叹,“真的已经认定儿臣犯错,又何必来这场戏呢?”
“你这不争气的东西!”是父皇威严凶狠的怒喝声。在大殿内回荡,在秦王朱樉耳边震响,“朕派遣你为秦王,为朕镇守边陲,又让你统御西北兵马,汝不知其中含意么?……将来,凭你镇守边陲的功劳。又有谁不佩服与你?谁会不惧怕你?谁又不会听你的意思?哼!偏偏你去听信一些旁门左道,对于一个藩王来说,无殊于引火烧身,引狼入室!八王之乱、藩镇之祸就是先例。他们都是无君无父之辈,表面上多妇人仁爱之谦卑,到头来作了阶下之四,刀下之囚!”
秦王朱樉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矗立在东角门殿门口的屏风,前年母亲亡故自己回来之时,父皇便是在这里这样训斥他的,那是因为他苦苦哀求皇上赦免自己,引得朱元璋咆哮如雷。在以后不到两年,谁知道父皇又翻起了旧账。
秦王朱樉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惨然的苦笑,两颊微微泛起红晕,仿佛是在滚滚血潮中拼命挣扎,仿佛是在闪闪刀光里瞠目结舌。
他离开座位,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想道:唉,要是母后还活着就好了。她老人家就以为过于仁厚总比过于残暴好,还会向父皇坦诚进言,乞求父皇原谅自己……。
一束明丽的阳光射进殿内,匾额上镌刻着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刚柔相济”。那“柔”字写的比其它三字明显小了一圈,“刚”字则如怒目金刚,如利剑出鞘,如惊雷激荡,如烈火燃烧。秦王朱樉不禁打了个寒噤,低下头,信步朝殿外走去。
刚刚跨出东角门大殿,秦王朱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己四弟燕王朱棣那粗眉鹰目八字胡总是含着讥讽蔑视的笑意时隐时现。他知道,燕王对作为现在父皇身边的红人,可是比自己舒服的多了。虽然慑于父皇的威严四弟不敢在公开场合表现出骄横恣肆,可是,父皇显然又太倚重他,封藩幽燕,坐镇北京,麾下数十万人马控扼塞北,又很能体会父皇的意思……秦王朱樉不愿再想下去,拂去纷扰的思絮,将弹劾自己的奏章又细览了一遍。
辰时之后,在京城的十多位皇室宗亲相继来到东角门殿内。
“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