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是谁?(2/3)
,费尽了心思割除了丞相的职司,但是却将所有的国家大事集中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了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但是子子孙孙却不能继承他的勤勉。还是要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另外的人,于是造成了宦官之祸还有党争之局。再比如。朱元璋借鉴隋唐、蒙元时的藩镇之祸,于是大力的推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谁知道自己尸骨未寒,就爆发了所谓的靖难之役,而在百余年后,皇室后裔又成了国家的一大财政负担。
国家大势,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就算是另一个时空中六百年后的世界又怎么样呢?繁华经济的背后,总是隐藏着阵阵的痛楚。也根本没有给自己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以至于庞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朱元璋这个没有念过书的皇帝。
因为朱元璋没有任何顾虑,可以一直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比如说剥贪官的皮,做成稻草人挂在衙门旁边作为警示,比如说屡屡操起大刀,砍向一切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和大明江山的人,哪怕是有一点点可能,朱元璋也不会放过。
没有人敢忤逆朱元璋的意思,包括凭空多了六百年历史经验的庞煌也是在其的威势下默默不出声。对其不敢有一点质疑。
虽然回到大明几十年了。在很多事情上,庞煌仍然遵循着另一个时空的规则去做事。不过有很多事,在集权的统治下,更加容易实行了而已。
也就是如此容易。庞煌才能够让才朱元璋渐渐放松了戒备,各种政策的陆续实行,加上大明上下现在表面的繁华。实际控制的广阔疆土,一切都让朱元璋陶醉在自己的功勋之中。
也的确。没有人比庞煌能感受到自己给大明带来的变化,所以一时的陶醉在所难免。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他的五十大寿的即将来到,也随着自己身体的逐渐不适,大明帝国的储君争端已经在不知不觉的开始了。
谁在幕后操纵,谁在煽风点火,又是谁在落井下石,朱元璋作为帝王,还是很快的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因为在如今的大明,朱元璋的帝王之威依旧是无人能够替代,大臣们可以选择今后所要效忠的对象,但是当今的皇帝依旧使他们心中的阴影。不敢明着对抗。
事情调查清楚了,但是庞煌的心却沉了下去,这次的调查所遭受的阻力,要比上次京师之中的遇刺之事调查费劲的多。
每一个线索都有千丝万缕的头绪,需要很长时间的推敲和揣摩,每每一件事情,都有着无数种的说法,想要分辨出真假十分困难,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朱元璋才悟出了一个缘由,那就是他对大明帝国的掌控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了。
无论是锦衣卫还是朝堂之上,都有各派系的力量参杂其中,朱元璋频频更换官员的弊端终于显现出来,那就是每更换一次官员,那肯定会有嫡系继续留在原先的部门当中,远到最初掌控朝堂之上的胡惟庸、掌控锦衣卫的蒋瓛,虽然过了十余年,但其中还有他们隐藏的棋子在暗中操作一些事情。
大明如今没有宰相,但是每个手握过大权的人手中都像是一个小宰相,他们手里有十分庞大的资源,也许是门生学徒,也许是心腹手下,更或许只是他们的家丁仆人。
正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在位时不断的提拔心腹,就算是从哪个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手中还握着不少人情牌,二十余年的积累,的确是不能小看了。
朱元璋仍旧没有动,他冷眼旁观着事态发展,解纶见了陕西按察使张亮,庞煌见了秦王府长史杨镇,徐辉祖回了自己的府邸之中等候圣旨,只有一个西北都司的总督楚越,此时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驿馆中闷闷不乐。
楚越不知道皇帝召他们进京到底是福是祸,也不知道为什么皇上迟迟不肯召见他们。他已经快六十岁了,从大明开始改革军制时的一个指挥使,到了现在一方都司的巡抚,真的是很不容易,而且,他的巡抚任期还有一年就要到了,届时他会回到京师或者告老还乡,难道真的不能落个善终吗?
在京师已经近半个月了。楚越在驿馆内坐卧不宁。他忽然接到西北都司西安守备师指挥使刘进的密信,透露了一个使他惊愕的信息:凉州卫指挥使自尽身亡了。
凉州卫指挥使何宇正是那天擅自命令兵卒控制局势的指挥者。为了这件事,楚越已经将其扣押起来。关在西安城内交与西安守备师看管,随时等候皇上的调查,谁知道自己离开西安不过月余,何宇怎么就自尽了呢?
楚越是最没有背景的人,就算是有,他的背景也是皇帝本人,再加上皇帝最忌讳的是朝廷大臣和军方来往,所以楚越进京以来,由于牵涉重大。所以一直都没有朋友敢冒险找他叙旧,这也是他烦躁的原因之一。正因为他没有背景,别人也不敢冒着皇上怪罪的危险来拉拢他,所以楚越所知道的版本最为简单。
那就是,有马车五十余辆各种货物,说是朝廷慰问边塞将士之物。押运车队的人自称是秦王府的庶务总管赵保。过凉州河桥时拒绝海关查验,并和海关役吏展开对峙,并开始厮杀,正好河桥乃是守备师训练归来时三团要走的必经之路。看见两方厮杀,于是团长何宇下令将双方隔开,并给予扣留,准备交与凉州知府处理。
但是由于处理不善。在混乱之中造成了海关巡检使郑隆、自称是秦王府庶务总管的赵保两人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