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两难的高丽(1/3)
捧着那封信,如同捧着一颗才从火中取出的一颗栗子似的,觉得好烫手。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眼睛盯在信中的一段话上:“如果奉王瑶为高丽国主,你们要议和纳贡,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那样,你真心想议和,就应该亲自来……。”
看到这里,李芳远的手有点发抖了,多肉的脸也刷地发白了。“亲自来?”什么意思?要我奉我父亲废掉的王瑶为主?想起当年高丽的改朝换代,他心里不由有点害怕了。
他能去吗?一去准成阶下囚。他真后悔当初的鲁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是如今后悔也晚了。他真把朱高炽给恨死了。算是怕了你,服了你,自认打仗打不赢你,连向你议和也不成,把生路堵得死死的,可叫我怎么办?又怕又恨的他,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叫嚣着要将北平军赶出高丽的贵族们,要不是他们施加压力,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真恨不得杀他们几个,方解心头之恨。如今人家是大军压境,这帮人有的甚至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当初为什么要受到这帮人的威胁!!!
当他糊里糊涂送走李让时,心里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生路已经断了,人家压根儿就不跟你议和。
当李芳远意识到自己的议和梦已破灭了时,朱高炽的攻击目标已直指元山和开城,准备两线作战了。
元山处于海边,是高丽的一个军港,开城也是一样,不过这两个地方一丢。则在板门店驻守的李叔蕃难保,那么汉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北平军未到,只是传来进攻的消息的时候。元山的守将已吓破了胆,早早地逃跑了。倒是有一个副将颇有些骨气,他毅然挑起了守护的担子,火速组织全城军民。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又发动老百姓广聚粮食,做好坚守的准备。
高丽没有像明军那样的火炮和开花弹。就算是有蒙元时留下的几门蒙古炮,对于大面积的作战也构不成威胁。所以水军对于从陆上进攻的北平军队,特别是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
风声越来越紧。当传闻城西面六十里的马转里。出现有北平军的先遣骑兵时,那副将沉不住气了。他也算是个从战争中打出来的军人,从北平军队势如破竹的攻势,已料定这元山城内区区几千士兵,绝对不是其的敌手。何况主将出逃,民心涣散,军心不振。城是守不住的。这个副将很清晰的认清这个形势,但投降的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每一个再垃圾的国家,总能产生几个有骨气的人。无论在那个时空都一样。不过这种拿鸡蛋去跟敌人的石头碰的事情,他看出来了,也代表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之前的那个元山守将就是如此,当然,想要逃跑的绝对不止那个主将一个人。
死当然是很容易的,莫说死一个,就是死上几百几千,也不是难事。只是这几千士兵,都愿意跟他这个副将一道去死吗。
望着手下将士慌乱的身影和表情,这个副将的心陡然凉了。他知道士气不振是个事实,他本身就是个带兵的,士兵们都听他的。他对守城都不抱信心,这城还能守得住吗?但是留在他面前唯一的路,就是以自己的死,表示对城的坚守,表示对汉城朝廷的坚贞。
他十分无奈,也十分坚决。
时间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缓缓流过。静静的夜里,寥廓的空间,已不只流动着风声和树枝摇摆的沙沙声。静夜开始闹起来了。隐隐有马的嘶鸣和呜呜的号角声。人们开始有一只耳朵在注意着窗外,注意窗外那引人心悸的动静。
那副将是清清楚楚听到了。也明白城外正在发生什么。
但他不动声色,他知道很快就会有人来证实他心里的判断的。果然,有军官来报:北平军已到城下!副将听罢,面无表情,极淡然地一笑,缓缓地说:“本将知道了。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他明白,底下的军士们说不定早与北平军沟通,用不着攻城,说不定就有人敞开城门迎接了。
白天他将士卒们的表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种慌乱和对自己这个坚持作战的副将是那么的愤恨,这一切他都知道,也预料到有如今的这个结果,士卒们阴奉阳违,虽然当着自己的面还是作出抗敌的准备,但是实际上已经定了投降的打算。他在这个城池里,可能唯一能指挥动的,就是自己的亲兵了。
……顷刻之间,城里一片人嘶马叫的混乱声。北平军进城了!当淡淡的朝阳映在城楼时,那员副将矗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冷冷的拔起腰间的钢刀,向自己身后为数不多的人笑了笑,往前奔去,但是瞬间就淹没在大军的潮水之中。
他在开始就知道结果,只是尽一个作为臣子的本分而已,这种自杀一般的结果,只是在高丽半岛上展现了那么一小下,就迅速的消失不见了,没有人记得这个副将的名字,也不会有人嘉奖他,也不会有人表彰他,更不会有人为他而感到光荣,这也可能就是高丽的寡情之处吧。(平南文学网)
陈亨一进城,就看到了这幅情景,还未来得及阻拦,那副将就丢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崇尚英雄,是每个军人都有的豪情,唯一悼念这名副将的,也只有他的敌人,陈亨很崇敬地给他的遗体行礼致敬。并命令手下将其厚葬,冷冷地朝站在一旁的降将看去,不由在心里发感叹,自己从大明的正规军当了叛军,现在又在侵略别的国家,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