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上)(2/4)
哈拉大沙漠的北面运到南面。所以,除了从空中撤走一些高级军官、政界要人、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之外,这条横穿撒哈拉大沙漠的空中运输线,主要用途还是给被困在地中海南岸的盟军及其附庸势力空投给养,协助其从陆路南下逃亡
于是,散布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地的十多万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殖民地军队,还有更多数量的随行平民——各个民族的都有,均为极端敌视苏俄和反对社会主义体制的铁杆顽固反动派,合计约七十万人,就这样在一九四六年的最后几天,各自分头踏上了横穿撒哈拉大沙漠的艰苦长征路。
——哪怕是《圣经》之中,徒手分红海的摩西领导的那场“出埃及记”,都没有这么多的人数,这么大的规模。唯一能够比拟的,恐怕就只有苏联建国初期,高尔察克海军上将指挥的那场西伯利亚死亡远征了。
(在被红军击败之后,高尔察克带着一百二十万流亡者向东挺进,企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重整旗鼓。结果不幸遇上了零下六十度的超级严寒,光是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就一夜之间冻死了二十五万人,全程死亡数量据说高达百万。这些死者都是沙皇俄国最坚定的支持者,随着他们的冻毙,红军的胜利再无悬念。)
当然,也有不少英军和法军已经对形势绝望,不愿继续撤退,只肯在原地留守,等待向苏联人投降。
由于迁移人数太多,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乘上汽车或者骆驼,至少五十万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双脚,在五十摄氏度的气温下,走过一千八百公里的沙漠之路……烈日、高温、干渴、饥饿、沙尘暴和海市蜃楼,都在一刻不停地折磨着这些逃亡的旅行者。即使是常规的沙漠商路,每次旅行也都会留下几名倒霉的死者。
尤其跟精壮彪悍的阿拉伯人骆驼商队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横穿沙漠的逃难者队伍之中,夹杂着大量的老弱病残和妇孺——即使是世代生活在北非的土著游牧民,通常也不会让他们的老弱妇孺徒步穿越沙漠。因为体力实在是跟不上也熬不住。在这场艰难坎坷、危机四伏的沙漠大逃亡之中,四百多架美国运输机唯一能够给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定期空投一些食品、淡水和解暑药物,让他们不至于在旅途中断炊。
此外,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周边,总是活跃着无数世代以劫掠商旅为生的沙漠盗匪,很多貌似温驯好客的土著部落,也不介意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客串一把沙盗……而如今这些并不怎么熟悉这片沙漠,又携带了大量财物的逃难队伍,就成了他们眼中绝佳的抢劫对象。即使这些逃难者全都荷枪实弹,也没有多少用处——只要有一名心怀恶意的向导,在故意带错几次路之后悄悄脱身逃走,就能让他们永远走不出这片沙漠。
不过,跟人心的邪恶相比,严酷的大自然本身就已经足够可怕了,虽然早在上千年之前的中世纪,骑着骆驼的阿拉伯商队,就像大航海时代开辟新航路的西方航海家先驱一样,成功闯出了两条横穿撒哈拉大沙漠的商路。而在殖民统治非洲几百年之后,二十世纪中叶的欧洲殖民者,同样也早已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沙漠商路的基本情报。但问题是,正如远航的帆船离不开中途停靠的港湾,远行的驼队同样也离不开沙漠中的绿洲——确切地说,是离不开沙漠绿洲之中的泉水:仅仅凭着人和骆驼的体力,哪怕不带任何货物,也是无法携带横穿整个撒哈拉沙漠的旅程之中的全部所需饮水。更别提为了避免亏本,商人们总是希望往骆驼的背囊里放上更多的商品。所以,骆驼商队想要携带大批货物穿越撒哈拉沙漠,就需要在中途补给人畜饮用的淡水。
而这些中途补给的饮水,只能是来自于广袤荒漠中零散分布的绿洲泉眼。然而,在单位时间之内,任何泉水的流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处泉水被一大堆人围着喝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支持几千人的饮用。
但绝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沙漠杀机,因为在地广人稀的撒哈拉大沙漠,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时间内企图穿过沙漠,并且在同一个绿洲里补充饮水——当数百人或千把人的小队伍经过这些沙漠绿洲的时候,自然可以尽情地畅饮泉水,即使人人喝饱并把每个水袋装满,绿洲中的泉水也绰绰有余。对于那些只是匆匆过客的欧洲旅行者而言,哪怕他们亲自走过这条沙漠商路,并且在这些绿洲中驻足停留,只要他们自己轻而易举地取足了水,只要绿洲的泉眼里还有大量的水在源源不断地流出,还有大量的水被闲置和浪费,那么水就是“充足的”,是“不会缺乏的”,很少有人会认真统计泉水的流量。
即使在这一次规划逃难路线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仔细地计算过,几十万人畜在酷热天气之下对饮用水的需求量,是否是巴掌大的沙漠绿洲之中,那一汪比游泳池还小的泉水所能提供的?就像居住在现代大城市里的人,通常也不会考虑一个水龙头放出的水,是否会不够很多人同时使用一样。
——虽然在很多沙漠的边缘,偶尔也有那种占地广袤,绿野百里的庞大绿洲,足以支撑一个城邦国家数十万人口的生存。但在撒哈拉大沙漠的腹地,绝大多数绿洲都比中国甘肃的月牙泉还要小得多。可想而知,这些迷你型沙漠绿洲中的淡水,肯定是非常有限的,供应几百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