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1/2)
避尘珠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该珠在中国陕西被发现,发现时由于发生了恶性哄抢事件,就此失踪。
赤丹则最据传奇性,传说该丹出自三神山,有脱胎换骨之神效,始终为宫庭秘藏,失落于北宋末年。
扎格拉玛部落的后人,有不少擅长占眩(占卜),他们通过占眩(占卜)得到的信息,认为这只染满黄金浸的古玉眼球,就是天神之眼,只有用这只古玉眼球来祭祀鬼洞,才能抵消以前族中巫师制造那枚玉眼窥探鬼洞秘密惹出的灾祸,而这枚曾经被商王武丁拥有过的古玉,在战乱中几经易手,现在极有可能已经被埋在某个王室贵族的古墓地宫中,成为了陪葬品,但是占眩(占卜)的范围有限,无法知道确切的位置。
此时的扎格拉玛部落,已经由迁徙至内地时的五千人,锐减为千余人,他们早已被汉文明同化,连姓氏也随汉化,为了摆脱恶疾的枷锁,他们不得不分散到各地,在古墓中寻找“雮尘珠”,这些人,成为了当时四大盗墓体系的一个分支。
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扎格拉玛部族的后裔,多半学的是“搬山分甲术”,平时用道士的身份伪装,以“搬山道人”自居。
“搬山道人”与“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来,“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盗墓,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而“摸金”则更注重技术环节。
扎格拉玛部落后代中的“搬山道人”们,在此后的岁月中,也不知找遍了多少古墓,线索断了续,续了断……
在这种筑篱式的搜索中,“雮尘珠”依然下落不明,随着明间的推移“搬山术”日渐式微,人才凋零。到了民国年间,全国只剩下最后一位年轻的“搬山道人”,此人是江浙一带最有名的盗墓贼,只因为使得好口技,天下一绝,故此人送绰号“鹧鹄哨”。
久而久之,所有的人也就都忘了他本名叫什么,只以“鹧鹄哨”称呼。会使轻功,最擅长破解古墓中的各种机关。并且枪法如神,不仅在倒斗行,即使在绿林之中,也有好大的名头号。
“鹧鹄哨”一直尊照祖宗的遗训,根据那一丝丝时有时无的线索,到处追查“雮尘珠”的下落,最后把目标着落在西夏国的某个藏宝洞里。传说那个藏宝洞距离那个废弃的古西夏黑水城不远,原本是作为西夏国一个个朝廷重臣修建的陵墓,然而,西夏国最后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最后被屠灭,当时那位王公大臣还没有来得及入敛,西夏的末代皇帝就就命令将西夏宫庭里面所有重要珍宝,都藏了在里面;所以很有可能他心心念念,苦苦寻找的“雮尘珠”也在其中,但是地面没有任何封土等牲,极为难寻。
“鹧鹄哨”这种“搬山道人”,是不懂风水星相。所以在技术上来讲,他是不可能找到藏宝洞的,这时他的族人,已经所存无多,再找不到“雮尘珠”;他们这个古老的部族血脉很可能就就此灭绝了,亲眼见过自己的族人临死之时的怪状的“鹧鹄哨”,不得不求助于擅长风水分金定穴的“摸金校尉”。
可是当时恰逢天下大乱,发丘、摸金、搬山、卸岭这四大派系,几乎都断了香火,还懂“搬山术”这套内容,可能就只剩下“鹧鹄哨”一个人,发丘、卸岭更是早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前,就已经断了传承,不复存在了。
而当时做“摸金校尉”的人也不多了,屈指算来,全国都不超过十位,那个年代,从事盗墓活动的,更多的是来自军阀统率的“官盗”,或者是民间的“散盗”。
“鹧鹄哨”费尽了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才找到了一位已经出家当和尚的摸金校尉,求他传授自己分金定穴的秘术,这个和尚法号上“了”下“尘”,了尘长老曾经也是个摸金校尉,倒过很多大斗,到了晚年方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了尘长老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劝告“鹧鹄哨”,他说:“世事无弗了,人皆自烦恼,我佛最自在,一笑而已矣,施主怎么就看不开呢,老僧当年做过摸金校尉,虽然所得之物,大都是用之于民,然而老来静坐思量,心中实难安稳,如果不是让那些珍贵的明器重见天日,这世上又会因此,多生出多少明争暗斗的腥风血雨,明器这种东西,不管是自己受用了,还是变卖行善,都不是好事,总之这倒斗的行当,都造孽太深……”
“鹧鹄哨”无奈之下把只能把实情托盘而出,了尘法师听了其中的些许原由后,也就动了善念,准备将“摸金”地行规手段都传授给“鹧鸪哨”,但是按规矩,“鹧鸪哨”先要立一个投名状,才能授他摸金符。
历来倒斗的活动,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不管动机如何,都不能够暴光,所以行规是半点马虎不得,虽然这了尘长老已经是金盆洗手,但也不得不遵从行事。
了尘长老告诉“鹧鸪哨”:“我来此出家之时,曾经看到这附近有座古墓,还没有被人倒过斗,地点在寺外山下,西北十里,有片荒山野岭,那里有块半截的无字石碑,下面有座南宋时期的古墓,外部地特征只剩那半截残碑,石碑下是个墓道,那座墓地处偏僻,自始至终都没有被盗掘过的,但是的穴位选得不好,型如断剑。你按我所说,今夜到那墓中取墓主一套大殓之服来,作为你的投名状,能否顺利取回,就看祖师爷赏不赏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