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知难而进(2/2)
本来就数量庞大,朝廷养了上百万的兵好多都是一辈子没上过战场。虽有些懒散的恶习,但他们都懂得军纪军规,适应一段时间我还是有信心将他们练成精兵的。只是不知道这样做行不行得通,有没有什么难处。”王修想了想道:“军中常听人报怨我朝的兵政:‘兵无常将、将无常帅。’这本来是个弊病,但对于做这事来说反倒成了一个好处。各军将帅三年一换,对手下兵士的好差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反正到期就要换地方。如此推断倒也可行了。”说完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
徐诚忻一想果然有理,也摇头笑了几声。
他这一笑,王修颇有些感触,不由起身说道:“徐大人新掌枢密院,不知对本朝兵政有何见解,抑或有何新政?”
徐诚忻心中一动,淡淡地说:“倒是有些想法,但尚不成熟,正想听听王大人的意见。不知王大人对本朝的兵政有何看法?”
“兵政?”王修呵呵一笑,道:“本朝兵政的弊病人人清楚,只等着圣上何时想动它了。”
王修这话说得倒也直爽,徐诚忻想不到他也是个有血性的人,不由开始看重他了。
“就请王大人说说看,现在你我同领兵政,能改的就一起改了它,如何?”
“冗兵冗员能改吗?”
“能!”
“兵将骄惰能改吗?”
“能!”
“军纪不修、将路不通,能改吗?”
“能!”
王修一拍桌子,叫道:“好!最后一条:‘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发兵统兵一分为二能不能改?”
徐诚忻“霍”地站起身,犹豫片刻,也一拍桌子,道:“操!只要我在枢密院,再难也要改了它!”
俩人对望一眼,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不由哈哈大笑几声。
所谓‘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规矩:将帅轮换制度。其目的很简单,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为了防止兵变。同时,枢密院与兵部分掌发兵权和统兵权,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最大限度压缩军队叛变的可能。
这样一来,赵氏家族的皇位是安全了,但军队的战斗力被极大的削弱。将帅们心里清楚其中的关窍,有胆大的也曾暗示皇帝:我是很忠心的,请朝廷放开手脚让我好好带兵吧,不然打不了胜仗啊!
皇帝也委婉地告诉他:朕知道你忠心,但不能保证你的手下是对朕忠心还是对你忠心,朕可不想再来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除非皇帝愿意,不然别人是无法改这些弊政的。徐诚忻一拍桌子说要改也是有些勉强了,但他的决心让王修大为赞赏。
俩人有了共同志向,说起话来就轻松多了。兵部的权力虽不能与枢密院相比,但其衙内的武选司掌六品下武官人事和武举;兵籍司掌士兵征募、抚恤、迁补;职方司掌国内地图测绘和国内情报机构,烽火和城隍要寨等修筑;库部司掌军资料账,还要研发军用器械;等等。
徐诚忻有许多事情依赖他,谈了一会干脆又把吕商英叫出来,三个人痛痛快快的大谈一通。将军事改革的各个框架一一罗列,并粗略地讨论了改进方案。
因为过几日徐诚忻还要南下当他的经略使,做为枢密直学士的吕商英是他的学生兼下级,自然由他来与王修合作处理兵政改革的政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