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陈年往事(1/2)
看到他颓然地垂下头,沐煦阳又说道:“虽说翻不了案,但如果楚永宁有后人的话,倒是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这句话象是一针强心剂,石奉义瞬间又将头抬了起来,面带希翼:“会如何?”
“由太子殿下出面找一户殷实的人家,你觉得如何?”沐煦阳语气舒缓,再配上他那一贯温润如玉般的浅笑,让人丝毫无法产生疑虑。
石奉义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以何为条件?”
沐九思心中暗忖,这人倒也不完全糊涂,还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沐煦阳唇角的弧度更弯了些:“很简单,只要把你的秘密都说出来。”
石奉义咬着下唇,似乎在做最后的决定,须臾之后,抬头问:“说话可算数?”
沐煦阳眉头一挑,道:“难道还要太子殿下给你立字据不成?”
“好,我就信你一回。不过,你若是食言,我石奉义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放出一句狠话之后,石奉义将当年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这事儿还得从楚永宁进京赶考时说起。这个时代的交通不方便,许多想要参加科举的人都是提前很长时间就从家里出发,尤其是路途遥远的,提前个一年半载也是有的。
楚永宁提前将近两个月到达京城,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与石奉义结识。具体原因石奉义没有说,只说机缘巧合下,楚永宁救了他。
正是感念这份相救的恩情,当楚永宁被押解回京,贪腐案交由刑部和大理寺时,做为大理寺一名小吏的石奉义想办法成为大理寺卿的随行人员。
以他对楚永宁为人的了解,他认为此案一定另有隐情。奈何他的人微言轻,对于这一宗大案并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永宁身陷囹圄。他私下里找人想去探望,可此案重大,直到最终定了案,他才有机会见到楚永宁。
也就是那唯一的一次探监,楚永宁对他说一切已成定局,只求他若是还念着往日的情份,如果可以,就帮他给妻子和老母亲带句话,让她们不必再费力奔走,早日回乡。
石奉义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当即承诺会尽自己的能力照顾楚永宁的家眷。就是这句承诺,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
楚永宁被斩首之后,他的妻子母亲收了尸,装殓后打算扶灵回乡。恰在这时,石奉义手头上有些事情没处理完,就让她们先行一步,自己随后去与她们会合。
事情耽搁了些天,当石奉义赶到楚永宁的老家时,正好看到婆媳二人跪在祠堂外被楚永宁的堂兄堂弟两家羞辱。
他本想上前制止,但考虑到对方孤儿寡母,他一个大男人冒然出现,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惹人闲话,给婆媳二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么一想,他便生生忍住了。
待到晚上,他悄悄潜入楚家,想与楚家婆媳商量一下对策。早已是万念俱灰的婆媳跪在地上求他收留楚永宁唯一的骨肉。石奉义在看到白天的场景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照顾这一家老小,他让二人跟他走,远离这个村子,去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楚永宁的母亲说,媳妇想走就走,她不拦着,但她自己要留下来陪着儿子。楚永宁的妻子当即表示夫君尸骨未寒,她也要留下来。
无论怎么劝说,这婆媳都是铁了心不肯离开,石奉义无奈,只能先带走了楚永宁的女儿,想着等楚永宁的丧事处理完了再回来,也许婆媳二人会改变主意。
他带着孩子在镇上的客栈暂住下来,几天之后估摸着楚家的事情也该完了,将孩子托客栈老板娘照看着,悄悄去了楚家。
进了村子,楚家大门紧闭,他佯装是来寻友,敲开了邻居家的门,这才得知楚家婆媳已经双双上吊自尽。
石奉义追悔莫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婆媳二人性子如此刚烈,居然寻了短见。悲愤之余,他带着楚永宁的女儿远走他乡。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满是懊恼,以手掩面,停顿片刻之后,才又接着往下说。
他把楚家婆媳的死归咎到自己的头上,认为如果不是他思虑过多,及时制止别人对她们的羞辱,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些年来,他隐姓埋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替楚永宁一家报仇。
报仇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石奉义有过很多种设想,但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蛮干的人。做,就一定要成功。于是,他蛰伏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期间,诬陷楚永宁的始作俑者被处以极刑,他认为老天爷终于开眼了,在为楚永宁鸣不平,这更加坚定了他报仇的决心。
经过多年的筹谋,他终于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出手了。为了保险起见,他选择了楚永宁的堂兄堂弟。他们生活在乡下,又不知道他这个人的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手。
一切计划好之后,他先是找了个铁匠铺打造了一把鬼头大刀,又在前往楚永宁老家的路上买了足够的绳子,这才悄悄潜了过去。
乡下人都睡得早,尤其是入了秋,天越来越短,一般吃过晚饭也就歇下了。而晚饭都是全家人一起,所以只要将药下在水缸里便能顺利将一家人全部迷倒。
石奉义先是挑人口相对少些的堂弟家下的手,他们家夫妻二人,外加一儿一女。吃过晚饭,药劲逐渐上来,一家四口都困得睁不开眼,纷纷回房歇着。堂弟临睡前习惯将家里的门窗都检查一遍,可他关了门,往加走了没几步便晕倒在了院子里。
噗通一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