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拆迁中的小故障(1/2)
至于那些人怎么处理,自然有党纪国法去处理。
日子照常忙忙碌碌,巫山和莎莉两口子上班,巫从瑊的教育却成了大问题。
按说,他的年龄应该去幼儿园。可是送到那里,他却认为老师教的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可惜,从小就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小从瑊,对中式教育一点儿无爱。
或许他不是巫书记的儿子,就要被老师罚站了。
和风县总的就一所幼儿园,就在老县委办公楼如今的炎黄超市隔壁。
幼儿园里,除了县城的孩子,各个公社有钱有势的人,也把孩子送到这里。
这个年代的幼儿园,和几十年后有很大的差别。
每间教室里,老师都在教着基础汉语拼音的发音和阿拉伯数字的辨识。
有一天,巫山让人找了一套现在的小学第一册教材,发现幼儿园的内容和第一册的有些重合。
儿子在幼儿园就如此,到了小学一年级,可能就更麻烦了。
他觉得那些内容都懂,不会好好听讲,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
巫山沉吟着,走进了幼儿园。
幼儿园没有大班小班之分,再小一些的孩子,就在托儿所了。
总的有八个班,巫书记的儿子,当然在一班。
他们班的老师,在讲哪咤闹海的故事。
讲着讲着,巫从瑊站了起来:“老师,你在撒谎!”
“巫从瑊坐下!”老师的脸上有些难看:“今后要发言之前,一定要先举手,知道吗?”
小从瑊依言坐下,高高举起了手:“老师,你确实在撒谎!小哪咤那么小。他都不会游泳,怎么可能到海里去洗澡呢?我可在海边游过呢,一个大浪打过来我爸爸就赶紧抱着我跑。而且,我可不相信海里有什么龙,只看见有鱼。”
眼看老师都到了暴走的边缘,巫山赶紧让陪同的园长把孩子接了出来。
巫从瑊还在愤愤不平:“爸爸,杨老师在撒谎,故事一点儿都不真实!”
幼儿园长在旁边,巫山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用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后脑勺。
这孩子还是挺聪明的。也赶紧不说话了。
刚刚走到幼儿园门口,陈阿财慌慌张张赶了过来。
一见面,他就焦急地说:“巫书记,麻烦了,您赶快去。都要打起来了。”
“从瑊,跟着赵哥哥先去张姨家!”巫山叹了口气:“陈总。我坐你的车去吧。”
巫从瑊一步一回头。跟着赵明山乖乖上了车。
“怎么回事儿?”一上车,巫山就迫不及待地问。
东渠巷,是和风县城最早的建筑之一。
县城的规划,老城区,今后会作为文化、旅游区,居民区沿着三一八国道向两边延伸。
其实。在城镇的规划过程中,和风县城比和什托洛盖镇的规模差不多。
拆迁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东渠巷的时候,出了麻烦。
这里。不仅有清真寺,还有喇嘛庙。
当炎黄自己的拆迁队伍到了东渠巷的时候,被一大堆少数民族包围,不允许把这里拆掉。
拆迁的队长,是粤东省人。
炎黄建筑,除了设计队伍是港岛人,其他的人员,都是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
因为在中国,粤东与巴蜀开发地比较早,施工队伍绝大多数就是从这两个地方来的。
那队长的普通话就是夹生的,说得磕磕巴巴:“老乡们,这是政府行为,麻烦大家理解下可以吗?该补偿你们的,已经全部补偿完毕。这里不属于任何人,是公共财产!”
“不许拆!”
“不能拆!”
“谁拆就打谁!”
少数民族的普通话,带有一股特有的韵味,七嘴八舌说了出来。
在北疆,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人们必须要穿着绒衣或者毛衣,出门才有些暖意。
此刻,被包围着的拆迁队伍,一个个吓得冷汗涔涔,大气都不敢出。
一个个少数民族不停咕哝着,守在两栋建筑边上,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架势。
拆迁队的人,差不多都是南方人,身材比较矮小,与身材壮实的少数民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少民族的人,已经从靴子里把随身的刀子抽了出来。
“滴滴、滴滴”一辆炎黄高级轿车驶了过来,不停按着喇叭。
人群骚动了。
“那车子就是他们的老板,是纯粹的资本家。”
“奶奶的,把人拉出来揍一顿!”
车子停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满面寒霜,从里面走了出来。
正在议论着的人群带着不可思议的眼光,闭上了嘴巴。
任谁也想不到,在大家眼里高大上的巫书记居然坐着资本家的车子来了。
“老陈,有没带高音喇叭?”巫山低下头,朝着不敢走出车门的陈阿财问道。
陈阿财两手一摊,苦笑着摇摇头。
“同志们,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的?非得要用这种激烈地措施?”
巫山的声音沉稳有力,在人群中回荡:“现在,请你们选出几个代表,其余的人,马上回家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请放心,我代表和风县委县政府,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如果代表们反馈回去的信息,大家还不满意,也可以通过他们向县委陈述嘛!”
对于如今的和风第一人,他来了之后的所作所为,每一个和风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巫书记!我们相信您!”
人群异口同声,喊出了这句话。
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