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太姥爷的宝贝(4000+)(1/3)
南宋李氏《*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上面有乾隆的御题。
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小鬼子所得。
“淑英,再看一眼吧!这一别,还不知道,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刘姥爷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卷轴道。
两人是连连赞叹,爱不释手,最终还是卷起来放进了樟木箱子。
妮儿打开天眼看着老爷子把画作一幅幅的打开,难怪老头子说是无价之宝,有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这可都是旷世名作。
好像拥抱、抚摸它们,伸出手,看着自己的小短手,只能望画兴叹,她绝对只承认望画流口水!而不是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流下的口水。
刘姥爷又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捧出一个青铜器,猛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华夏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它和许多出土于湘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妮儿看太姥爷地眼神都变了,牛人耶!这可是小鬼子收藏十大华夏极品文物,也是国人最想要回来的。
妮儿毫不怀疑它们都是真品,这些古董历经上千年,甚至更久远,岁月会在它上面积淀下深厚的天地元气,打开天眼的她,能清楚的看见上面金吉之气。且看着它们能感受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妮儿怎么会认得出这些国宝,上上辈子没事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什么书都看,读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华夏就饱受这种灾难。
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藏家都收藏有华夏的文物。
有这样一句话:要研究华夏的历史,那么请到日本去。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日本保存着大量的华夏古建筑、古籍,以及难以计数的其他华夏文物。比如,日本古都京都就是当时日本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而这样的古建筑,在当今华夏已经难觅踪迹了。
也正是出于如是的考虑,44年二战期间,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向美国盟军提议,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计划中排除轰炸古都京都和奈良。美军最终采纳了梁的提议。京都和奈良古建筑得以保全。
给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华夏的海外流失文物主要集中在欧美。其实,现实并非如此。有权威专家指出,最庞大的华夏文物海外流失地很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掠夺以及长期存在的非法走私。
自近代以来,因为日本对华夏的渗透以及入侵,更大规模的华夏文物被日本有组织、有预谋地掠夺。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并将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罗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许,这将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谜,也是留给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远的痛。毕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烟海,即使进行系统统计也难以完全囊括。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华夏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华夏的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唉……妮儿可以理解老爷子的心思,当然遗憾了,比起那些现在还堂而皇之展览在日本大大小小博物馆的文物,能不心痛嘛!
“啊……啊……”震惊地还在后面,随着刘姥爷打开一个个箱子,妮儿的嘴巴就再也合不上了。
她‘看见’了什么……唐寅的寒秋图,范宽的山水图,宋徽宗的听琴图,张旭的天下第一草书肚痛帖,王曦之的兰亭集序,虽然是唐代的摹本,但件件都是书画绝世之作。
刘姥爷又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拿出一把宝剑,剑长5尺,剑柄特长,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光是看着这剑鞘就知道里面的宝剑堪称价值连城。
刘姥爷的手腕轻轻一震,剑鞘被震了下来,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剑身寒气袭人,周围雾气升腾,剑柄上的九龙在雾气中跃然若腾,如梦似幻的。
“爸,这九龙宝剑,几经易手,还能完好如初真是难得啊!”刘淑英赞叹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