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量子技术(3/4)
道。“严格的讲,量子技术并不算物质世界的本质,只能算无限接近本质。
因为量子技术,是用来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构成粒子原子以下光学手段无法观测的微观世界的技术。
对于物质世界而言,原子以上是可以借助光学仪器直接观测到的世界。
而原子以下,比原子更小的粒子世界,则是需要借助尖端精密仪器才能间接了解到的世界。
量子力学的本质,是为了研究原子以下的粒子世界,各微观粒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规则的科学。
所谓的量子革新,是指科学家通过不断对量子力学微观领域世界的规则研究,逐渐解析微观世界规则技术,并到最后形成跨领域,可大面积改变物质世界规则认知的一种文明社会现象。
在这种现象的过程中,基于新的量子技术的发现,而导致旧有的科技造物被新的、更加高效率、优异的科技造物代替,从而使得整个文明社会体系发生一系列变革,最终文明向前发展,技术更进一步。
量子技术与物质世界的本质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这层面纱,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需要从量子世界的诸多现象中跳出来,然后做个客观的总结和归纳,最终找到那个物质世界一切规则的本质现象。
这个本质现象就是:
物质世界在原子以上,是在外界观测下,不断崩塌和确定的世界;
在原子以下,则是无法观测到的不确定态世界,在那里是属于玄六面之一的创新面。
即:
原子之上是机械物理学,一切可光学观测;
原子之下是量子物理学,一切不可光学观测。
原子是一个分界点,向上是崩塌为纯机械化世界,向下是崩塌为玄无限创新世界。
目前4号生命星上的文明,对于量子技术的研究,马上就要认知到这一点了。
在那之前,他们的物理学发展,和无数其它世界的物质文明中曾经历过的一样:
在初期认知到量子学领域时,会尝试去寻找各种可能的粒子,比如光子、电子等等。
然后当找到这些更小的粒子后,他们又会尝试去发现更小的粒子,来解释上一个粒子的存在原理,比如用夸克去解释强弱力,然后又设想出胶子等粒子去解释夸克。
当解释了夸克后,物理学家们也许又会去尝试寻找另一种粒子,来解释胶子。
然后,没多久,他们又找到了那种满足他们需求,能够解释胶子的另一种粒子。
当找到了另一种粒子后,科学家还想再去找某种粒子,来解释另一种粒子的存在原理,不久后,他们又如愿找到了
如此反复的实验寻找之后,科学家们就会迷惑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只要把理论中可能存在的粒子设想好后,就会没过多久找到那种粒子。
一开始时,科学家们也许还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但这种事情发生的久了,却一直找不到一种源头的粒子,就让人困惑了。
事实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物理学家们并没有认识到原子内部,属于不可观测的创新面领域。
在原子内部世界,因为缺乏外在的观测者,即,无法用光学技术观测到原子内部的世界模样。
导致里面的世界,一直处于一切皆有可能的状态,也就是创新面状态。
这种创新面状态下,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彩蛋。
通过用其它原子对靶原子的撞击,使得靶原子这个蕴含无限可能的彩蛋破裂,导致靶原子从不可观测状态,成为了可观测状态。
进而导致,靶原子内部原本蕴含无限可能的创新面世界,崩塌为确定态唯一可能的显化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实验者带有强烈而明确的意愿,比如带着想要发现质子的意愿,并且在自身脑海里已经有了完善的质子模型,那么在靶原子被撞击后,就会有很大几率,出现可被观测的质子。
之所以出现了质子,是因为实验者在原子打靶的过程中,明确的以观察者的身份,向原子内部的不确定态创新面世界,提交了质子模型的相关信息。
原子内部的不确定态创新面世界,接收到质子模型的相关信息后,经过打靶,便如观测者所意愿的那样,创造出了所谓的质子。
事实上,在靶原子撞击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想象各种粒子存在的可能,然后从原子打靶中把他们撞出来、观测到,这将会永远没有尽头。
因为原子处在不可测的崩塌状态,撞击带来一个观察,这个观察是有意图的观察。
这个意图是,实验者要通过撞击发现哪种粒子,之后这个观察让靶原子不可测状态崩塌,最终实验者就会观测到他们想要观测的粒子。
对于熟知并掌握了靶原子撞击原理的文明而言,会有以下操作流程:
向靶原子提交一个信息我要发现什么样的粒子,这种粒子拥有什么样特性。
之后带着这个科学家意图的原子,去撞击靶原子,靶原子内部的创新面不可测状态崩塌,并根据这个意图自我创新,最后就会有一定几率得到并捕捉这名科学家理论中提出的粒子。
这是种无穷无尽的游戏,唯有跳出这个打靶现象,理性的思考之后,才会真正明白这个游戏的意义和价值。
当一个文明内科学家们真正发现明白了这个游戏的原理和意义,并善加利用后,这个文明就可以初步的凭借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