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帝国的脊梁》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帝国的脊梁 () >> 第081章 私盐贩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30754/

第081章 私盐贩子(2/2)

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造成私盐泛滥的主要原因,一是苛重的封建剥削使得盐民农户的生计日艰,不得已铤而走险,冒法制私贩私。二是政府的食盐政策所造成的食盐供需之间的严重脱节,为贩私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从而刺激了一些人对盐利的追逐,利之所在,人所共趋。三是制盐的进步,使得私盐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富顺县的井盐则是明显的盐户大户生产,官府监管,垄断销售的模式,这时候,满清在四川的统治才刚刚安静下来,还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生产者。而后期随着政权的进一步稳定,满清政府对盐货的控制只会越来越严。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私盐暴利,多少人铤而走险。马克思老人家的资本论就不再这说了。官场腐败,官商勾结,私盐也只能是愈演愈烈。

就像王斌在大雪山上,靠山吃山,大雪山和仙峰山这里的盐矿如此巨大丰富,这里面的流民很多都是在盐矿上干过,靠盐维持生计,对于制盐那是最熟悉不过,只是这些流民虽会制盐,但是没有官府的庇护,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不了盐枭。

私盐利大,但风险也高,因此私盐贩子大都是有头有脸的豪族大亨,和官府的交情甚深,很多还是官商勾结。毕竟有了官府,很多事情都可以被遮掩下去,不需要整天提心吊胆。

自古以来,四川周围的几个省份都是缺盐严重,比如湖广和贵州。因为缺盐,贵州是中国最先普遍食用辣椒的地区,康熙年间,因贵州缺盐“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辣椒。

四川也是同样的问题,尽管有井盐,但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底层百姓吃不起,也舍不得花钱,所以很多人以辣椒代替。到了贵州,因为缺盐,私盐贩子把盐带入贵州,以米易盐,纳米二斗换一引川盐,一引为50包,每包100斤,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进入川盐运道。

也因此,和朱若兰打交道的盐枭,基本上都来自四川湖广和贵州几省,而江南一带的盐枭,私盐则主要来自于粤闽。

食盐和粮食一样,都是人们每日必食之物。以每人每天吃盐三钱计算,一个人每年消耗的食盐大约是七斤,一万人每年就是七万斤,如果是一百万人,那么每年就是七百万斤数量可谓十分巨大。

按照市面上私盐的价格,一斤盐按低价七文钱一斤,一百万人一年将近是五万两银子,况且,光湖广吃私盐的人数就绝对不下三四百万,若是这样算下去,利润确实可观。

像湖广的唐六和贵阳的祝水,按照他们和朱若兰以前的交易记录,每月都是30万斤盐左右,就连成都的杜子华也是10多万斤,这些人每月加起来足足接近百万斤每月,也就是7000两银子每月,每年近10万两银子的私盐销售,也不知道这些人把盐都销售到了什么地方,如何销售。

各省各地的私盐贩子、五六个人被请了进来。由于清兵进攻仙峰山达一月之余,这些人没有私盐来源,千方百计一直在重庆府和泸州府周围打探消息。等清军退却之后,这些人再也按耐不住,一窝蜂地找了过来。

王斌不由得心里暗叹,这些人可真是应了马克思老人家资本论的精髓啊!要钱不要命,利之所在,虽九死而不悔!


状态提示: 第081章 私盐贩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