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四轮马车(1/2)
张政画出了新车的草图,将车制造出来对工匠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张政设计的车原先工厂中的许多零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是改变了两个车辕,另外将车厢改窄加长就行了。
真正复杂的倒是那套鞍具。不过这也难不住那些工人,在张政的指点下,工匠们很快就制造出来了一套样品。
“来看看咱们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制造出来的新车摆在了张政的面前,张政亲自过去将鞍具绑在了车上。然后命人拉来一匹马。
张政记得看过熟练的车把式只要一个人提起车辕,几声吆喝就能让马匹自己倒到车辕之内,一个人完成套车的工作。
张政当然没有那本事,只能找两个人抬着车辕,然后张政上去对马匹进行了一阵子恐吓,吓得马不知所措,觉得自己站在哪里都不合适。最后还是张政拉住了马,两个人将车拉了过来,将马鞍放到了马匹的背上,张政亲手给马匹戴好套包子,绑好了夹板。牵着马走了两步,见没有什么羁绊的张政这才放下心来。
旁边的工匠这才明白,原来这些东西是这样用。无不折服于大王天才的构想。
旁边早就准备好一堆粮袋,张政命人将粮袋装到了车上,为了让人们印象深刻,张政特意找来一辆老式的马车,用两匹马拉着进行对比试验。
两匹马拉的车所载重量同新式马车差不多,张政追求的是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所以两匹马同一匹马比试并没有显得不公平。
粮食装车完毕,墨卿特意过去看了看,确认一匹马承受这么重的车不成问题后,下过了比试的命令。
说是比试,实际上是要看这些新的鞍具在长期使用后对马匹有没有潜在的危害。试车的人赶着马车出发了。车辆走在大街上新式双辕车奇怪的造型引来许多人的注目。
“这是哪个白痴车把式干的活,车辕都要垂到地上了。”路旁有多年赶车经验的老车把式说道。
在人们欣喜和不解的目光中,两辆车在围着的城池转了一圈,回来后对马匹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没有发现什么不适。
“恭喜大王改良成功。”众人纷纷上来向张政道贺。
“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张政也很满意,现在汉国的工匠水平越来越高了,而且还有了协同配合能力,已经是那些手工小作坊不能比的了。
“张政计算过了,利用这种马车拉上粮食,再派出足够多的护卫人员,一次就可以安全运送大量的粮食。就不用频繁的派出运粮队了。”张政在开始改造马车时向墨卿讲过什么要改造。现在墨卿觉得张政的目的可以达到了。
汉国的造车业还是很发达的,在以前张政向各国卖了许多战车,都是蓟城这边工厂生产的。现在张政将这部分力量动员了起来,生产几百辆新式双辕马车还是很容易的。没用多长时间制造好的马车送到了前线,解决了张政的燃眉之急。与齐国争斗的战场出现了新局面。韩信感觉事情有点儿奇怪,汉国还在按时破坏他的甬道,使他与后方不能保持顺畅的联通。而接到报告袭击汉国运粮队的次数却一再减少,最近一个时期更是没有成功的。
这里边一定发生了什么,韩信知道张政不是个束手待毙的人,以当前运粮队出现的频率运送的粮食根本不够德州城的日常使用。
德州城的运粮问题解决了,张政没有时间去管韩信的疑惑,他在努力在汉国推广这种新式马车。
新式马车的最大优势就是拉车用的牲畜大为减少,不仅仅是马,就是有一头牛、骡子、甚至是一头驴都可以拉着一车货物自由行走,从而降低了拥有车辆的门槛。张政命工厂制造出来的新式马车一出现在市场上就大受欢迎。工厂只能日夜赶工生产才能满足需求。工匠们当然是大赚了一笔。汉国内部货物的运输速度快了许多。
解决了货物运输的问题,张政有时间解决人员运输的问题了。在古代中国出门旅行始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穷人要靠两只脚,一步步丈量大地,有点儿钱的也只能骑上一头驴或者坐车。而两轮马车的舒适性很差,并不适合长途旅行,所以几千年后中国的高层人士还在坐人抬的轿子。
交通工具的速度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而人活动范围的减小影响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张政决定从这方面再推动一下社会的发展。
这几天凌云少有的见张政没有处理公事到很晚,而是拿着几个车辆的模型在那里玩。
“今天怎么如此清闲,还有时间玩?”凌云对在桌子上推着马车模型走的张政问道。
“我是在想怎样才能制造出一辆四轮马车。”张政认真的说道。
“四轮马车早就有啊,你让工匠把四个轮子装在一辆车上不就行了吗?”凌云觉得张政思考的问题很奇怪。
“那他们是怎么转向的?”凌云所说的四个轮子的马车张政也见过,这种车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向不灵活。
“好象是利用地上的车辙,车轮在辙内行走,顺着道路的弯度慢慢就转过来了。”凌云对此也不确定,四轮马车在现在还是比较稀少的,没有多少人有使用的经验。
“我要制造的四轮马车能灵活的转向,可以在道路上自由的行走调头。这就需要在马车的前轮上安装一个转向机构。”对于四轮马车的转向机构张政还是有点儿印象的,只是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他摆弄车辆模型就是在回忆四轮马车转向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