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臼炮(1/2)
汉军忙活了半天修筑炮兵阵地确实将破城的大部分希望寄托在火炮上。张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让人制造虎蹲炮的同时还制造了几门类似的火炮“臼炮”。
只见汉军士卒马拉人推将几门臼炮弄到了炮兵阵地上。臼炮因为外形与舂米用的石臼差不多而得名,臼炮的样子与张政以前所制造的中型火炮完全不同。炮管又短又粗,发射的炮弹十分的巨大。
臼炮正是由于炮管短才有可能将炮管做的很厚而炮身重量还在容忍的范围之内。炮管做厚了才可能做出大口径而不至于炸膛。但炮管短也有缺陷,由于火药推力发挥的不充分火炮的射程就会十分低,所以汉军才会卖力气的将火炮推到离临淄城墙十分近的地方。
臼炮制作工艺比其他火炮相对简单,只要将炮管加粗加厚就能保证火炮可以用,不过要在火炮的重量与安全之间找好平衡。
张政命人制造的臼炮没有做成口径特别大的,但已经十分沉重了,汉军把这几门炮弄到临淄已经是十分辛苦的事情了。前期花费了许多的精力汉军当然希望火炮能发挥作用。
这是臼炮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为了安全炮兵阵地的中心只留下几个装填人员,包括来观看射击效果的张政都被安排在离得很远的地方。
在战争中最能显示人类坚毅的本性,几个汉军士卒在明知随时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平静的给臼炮装填好火药,然后又在炮管内放入一颗巨大的铁制弹丸,负责指挥的什长向张政大声报告着火炮准备完毕。得到张政同意开炮的命令后跑回炮位,果断的下达了开炮命令。臼炮的引信被点燃,一道火光迅速的进入了炮膛之内,声声巨响传来,炮兵阵地被烟雾笼罩了起来,看着飞向天空的的弹丸张确信臼炮的试射成功了。
臼炮由于炮弹脱离炮口的初速低发射出去的弹丸是能够用肉眼看清运行轨迹的。此时汉军阵中从军官和士卒都在看着发射出去的几颗弹丸,不知这些弹丸的威力如何。
临淄城内,齐军士卒急匆匆的跑进齐王府,通过层层禀报才见到了韩信。现在韩信一时想不出破解汉军的办法,同时韩信也看出张政攻城也就是用火炮轰的手段。现在齐军士卒都钻了洞,韩信觉得汉军的火炮不再是威胁,所以韩信就没有在城头督战,回到了齐王府继续想破敌之道。
听说有士卒前来报告情况,韩信知道事情肯定不同寻常,要不然士卒也不会费这么大劲来报告,所以韩信立即召见了前来报告的士卒。
“大王不好了,汉军又开炮了。”士卒慌里慌张的说道。
韩信听了士卒的话很是生气,这些士卒就不会说点儿别的,一天到晚将“大王不好了”挂在嘴边。韩信想要不要禁止说“大王不好了”这句话,要不然他这个大王真的被叫的不好了。
“汉军开炮有什么可怕,以前不是开过炮吗?”韩信努力让自己的话显得很平静,主帅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士卒的斗志。
“汉军这次打出来的炮弹与以往大为不同,临淄城的城墙都快被砸塌了。”报信的士卒说话都带着哭腔了。如果不是事态特别严重他也不会冒着得罪大王的风险来汇报了。
“走,跟我到城头去看看。”韩信感觉到了情况的不同,马上下令前往城头。
离城头老远就听到城外的火炮一声接一声的响着。还好敌人的火炮数量不多,发射的速度也不快。韩信同张政作战以来也长了许多新知识,对火炮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射程和射速这些基本常识,知道了实心弹与霰弹的区别。
韩信判断汉军现在发射的是实心弹,射速也不是很快,如果不是特别倒霉的话不会威胁到韩信的生命。
为了理清状况韩信直接登上了城头。到了城头之上韩信自然的被炮声吸引,向汉军的炮兵阵地望去。此时的汉军炮兵阵地完全被硝烟所笼罩了,阵地上的情况根本看不清,却可以看到一个个黑色的弹丸从烟雾中钻出来,飞向高高的天空。越飞越高,即便是站在城头也要抬起头来才能跟上炮弹的轨迹。黑色的弹丸在韩信的眼中感觉越来越小,都快钻到云朵中了,这才落了下来。炮弹在城头之上的人们眼中逐渐变大,最后重重的砸在城墙之上。
韩信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汉军打炮这种事士卒非要向自己报告。
臼炮发射出去的炮弹都是高弧线,别的炮是向前发射,臼炮发射时却是将炮弹打向天空。飞的很高的炮弹积攒了大量的势能向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砸在城墙上破坏力十分巨大。
韩信眼见着炮弹落下之处齐军用土袋搭起的防炮洞一下子被砸塌,里边的士卒当时被埋在里边,炮弹却余执未消,将城墙都砸的碎裂一块。
有士卒受伤在战场上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城墙被砸的碎裂却是很可怕的事情。汉军如果连续不断的攻击的话城墙都有可能被砸塌。
“快命人用砖石修补城墙。”韩信急忙采取应对措施。
齐王有令齐军士卒只能跑向被炮弹打坏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抬头看向天空,他们怕炮弹再按原路落下来。现在的人还不懂,炮弹很难走出相同的轨迹,落过炮弹的地方按概率说更为安全,弹坑是可以用来防炮的。
张政对于臼炮发射的效果很满意,几门火炮都没有发生故障,顺利的将炮弹打了出去,炮兵营的士卒技术也不错,准确控制着炮弹大部分落在了城墙之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