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兴盛的手工业(1/2)
冯特曼看着眼前成片的工厂,他一开始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随后从身边的欧文那里得知这些都是大明的工厂。
里面生产各种商品,然后远远不断地运送到各地出售,因为大明皇帝陛下引入了工厂这种生产模式,于是立刻在大明兴盛起来了。
加上大明鼓励商人建立工厂,于是大明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非非常好的州府城池,官府按照内阁的指示,特意开辟出来一片土地建造工厂,给予这些建立工厂的商人赋税优惠。
工厂的兴起让大明的手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朱由检熟知后世历史,他知道西方在工业革命的爆发就是因为手工业的兴起,渐渐地催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们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最后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所以想要让大明步入工业革命的门槛,那就不需要鼓励手工业,让商品大量地出现在社会里面,丰富物质生活,同时扩大需求,推动商人提升生产效率,追求利润,促进工业生产模式的出现。
现在在大明的格物院,在朱由检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台蒸汽机样机已经制造出来,虽然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可以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这台蒸汽机样机的出现,更大的意义是让很多人开阔了视野,当他们看到一直运转不停的蒸汽机之后,很多人都意识到到了他的重要性,还有人立刻明白了格物院门口那个火车是怎么回事了。
朱由检一手推动了大明手工业的兴起,接下来就是催生工业革命的出现,让大明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冯特曼看着源源不断运送出来的商品,其中就包括精美的陶瓷,山东地区之前就是陶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很多商人都看到了山东生产陶瓷的便利,于是在这里开设工厂生产陶瓷。
冯特曼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崇明府的陶瓷如此便宜了,原来是因为大明的陶瓷生产已经进入工厂模式。
虽然冯特曼对工厂不是很了解,但是经过刚才欧文的一番讲解之后,冯特曼已经明白了,工厂就是聚集一群工人,专门从事一些商品的生产,他们的效率高,产量大,自然而然就带动了价格的下降。
在工厂区外面通过,冯特曼还看到了一些保卫非常严格的工厂,从欧文那里得知,这些工厂都是生产军用物资的工厂,有的是生产铠甲武器的,还有是生产火炮的,以及各种武器配件的。
随着明军装备的增多,尤其是火器的增多,朱由检令宋应星开始拆分装备生产基地,也就是将一些配件生产分配出去,建立一些专门生产配件的工厂,然后最后进行组装。
此时在山东地区,因为当地的铁矿资源丰富,但是又因为紧邻北方满清势力,所以当地工厂主要以炼制生铁为主。
后来宋应星在当地建立了一些生铁加工厂,将生铁加工成毛坯,或者是制造城火炮的炮坯子,然后在运送到南京加工。
这样不仅可以分摊工序,同时也可以减少南京火炮工厂人员的压力,可以腾出人员进行后续的精加工。
像火枪的枪托,海船的一些零部件,都是在山东生产,然后运送到南京,在进行组装。
这样的生产模式,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也消除了各地各自为战带来的巨大耗费,集中了各地优势资源,然后在整合到一起。
冯特曼看着眼前成片的工厂,欧文告知他这些地方都是生产军事物资的地方,因为欧文之前在明军的后勤部队服役,所以对生产物资的工厂还是有些了解的。
欧文知道如果没有如此多的工厂为明军生产装备物资,大明帝国根本就无法发动上百万人的北伐战争。
离开济南府之后,冯特曼他们继续北上,并且很快就进入了北伐光复的领土,冯特曼也明显感受到了这些地方的不同。
首先就是道路不是很畅通,很多地方都崎岖难行,不时就会看到一些当地百姓在几个明军士兵的指挥下修复残破的道路。
至于道路两侧,大量的村落荒废,田地荒芜,偶尔来到一个据点之后,才会看到聚集的百姓。
欧文告知冯特曼,这是大明刚刚收复的北方之地,之前也是大明的领地,只是被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给占领了,大明现在又夺回来了,如今正在恢复。
冯特曼可以看到大明在努力恢复,因为没到一个聚集点,就会看到明军和大明的官员在安置百姓,甚至已经开始有百姓在还未完全解冻的土地上面平整土地了。
走了三天之后,冯特曼他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补给站,这座补给站里面存放了大量的物资,仓库林立。
欧文欢喜地告知冯特曼,他之前就在这座补给站里面工作,对这座补给站非常了解。
因为冯特曼他们是随着军队一同北上的,于是也得意可以进入补给站。
当进入补给站之后,冯特曼就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补给站外面是圆木围墙,里面都是整齐的物资,一个个方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那里。
欧文告知冯特曼,方箱上面都带着明确的标记,里面多数都是一些常用的物资,比如箭支和铠甲,或者是军服等,这些摆放在外面的物资不是等到运送进入仓库,就是准备运送到部队的。
还有最重要的粮食,火药和炮弹,火枪,这些物资都被严格守卫,不像普通物资一样摆放在外面。
欧文告知冯特曼,粮食都存放在粮仓里面,冯特曼也注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