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2/3)
前微倾,她沉气屏息,借力朝外一跃,如灵巧的猴子。一个空翻落在地上,竟然落地无声。她深吸几口气,开始打量眼前的一切——
黑灯瞎火的。
分明是掌灯时分,各处殿阙都已是华灯璀璨,明灿点点,这里却好似一支蜡烛也没,黑蒙蒙一片。
借着残朦的月光,长夷看到眼前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毫不犹豫的朝前走去。
然而走了几步,余光中隐隐有冰冷锋利的银光闪过,她脚步一停,动作极为迅猛地撤回来,背脊紧紧贴着大树,听几声极其沉稳有力的脚步声自屋檐上快速飞踏而过,带着刀剑入鞘的凌厉声响,落于不远处。
不远处站着一个月白锦袍的男子。
那男子挺若松竹,腰悬铁令,袖口和肩上以黑丝红线纹着凤尾羽翎,肩后凤头高昂,眼角泣血,让人见了莫名发冷。
他手持长剑,剑身漆黑,隐在沉沉的夜色里,刃处隐约泛着猩红之光。
依衣制,是和素。
他微微偏过头,同身边的下属说话,声音压得极低,那下属会意抬头,飞身掠起离去。和素在原地站了会儿,忽然弯下腰去,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
长夷眉心一跳,蓦地沉下眼神。
前不久刚刚下了雨,土壤尚柔软湿润,轻轻一踩便有脚印。
不愧是常年在外行走,被姜玘亲自任命的人。
她一时疏忽,也不料他竟在黑灯瞎火时细心至此。
长夷袖中手微微一动,袖中刀下落,黑眸深且冷。
和素却忽然抬手,将一根手指置于唇间,发出一声轻啸。随即转身离去。
长夷抿了抿唇,明白和素这是知道她要干什么,故意放水,希望她能早点找到李扶襄。
她一路用轻功轻掠,直到一棵海棠树下,抬头望了望灯火通明的詹事府值班房,掠上屋顶,慢慢掀开砖瓦。
里面烛光摇曳,半开的书籍摊在桌上,狼毫上尚有未干的墨,一个身穿官府的男子正低头挑着灯花,烛光镀上侧脸,显得鼻梁分外高挺,此人身姿修长,长袖半拢着,抬手的姿势看来十分雅致,一派清风霁月。
身形极像姜玘,特别是那抬手的姿势。
长夷确定周围没有其他人之后,轻轻掠下屋檐,站在了他身后。
“李扶襄?”
李扶襄转过身来,见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眯了眯眼,“姑娘是?”
他五官清秀,骨骼却和姜玘相似。
长夷笑了一声,不知是冷笑还是友好的招呼,只是告诉他:“我是长夷。”
李扶襄微微一震。
她看他反应,越发笃定他是知道她的。
当年她在青州,日日对着的脸长大后,就该是这个模样。
微笑着的李扶襄,抚琴吹笛的李扶襄,读书习武的李扶襄。
少年支着下巴朝她笑得好看极了,“我舅舅一来,你就可以躲起来。”
少年看着又和人打架回来的她,恼怒道:“你究竟是哪里长的野丫头!你不是喜欢打架吗?我叫人把你打一顿可好?”
少年十四岁闯入她的平静索然的生活,姿态狼狈不堪,让她惊讶之余分外喜欢这个干净灵秀的少年,可这个人长大十七岁,便要离开了。也就是在那时她才知道,他哪里是被遗弃的豪族公子李扶襄,他先帝亲封的皇太孙,如今大邺的储君。
长夷稳住心神,寻了处地坐下,道:“长夷此番贸然前来,是想请教李……大人一件事。”
李扶襄漠然道:“本官品阶低下,所识甚少,不能告诉姑娘什么事,姑娘还是另找他人吧。”
长夷却无视了他的话,直截了当道:“大人八年前,可是去了青州?”
“是。”
“大人可在青州住了整整三年?”
“是。”
“大人是太子殿下的表兄,为什么只屈居于一个小小的詹士府?”
李扶襄瞳孔一缩,寒声道:“姑娘频频逼问,可曾想过此事若让殿下知道,该当何罪?”
长夷无所谓道:“他已容忍我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又岂会把我怎样。”
李扶襄却走向门边,将门打开,侧身道:“姑娘还是走吧。”
长夷叹了口气,无奈地点头,起身朝屋外走去。
走到李扶襄身侧,她忽然出手,用力擒住了李扶襄手腕,左手去撸他袖子。
李扶襄大惊,不料她一个小姑娘的力气如此之大,又惊又怒地大喝道:“你做什么!”
长夷松开手,往后踉跄几步,袖中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她已经看到了。
当年姜玘因为她误伤了手臂,即使用上好的药膏涂抹,仍是留下了一道浅痕。
李扶襄为什么也有?
长夷脸上渐渐敛了笑,“太子受过的伤,大人都要受一遍。大人屈居于詹士府,是为了将来太子有难,大人便于取而代之……李大人是太子的替身,是吗?”
李扶襄矢口否认,“简直荒唐!姑娘慎言!”
“当然荒唐。”她红唇轻抿,寒锋自成,“当年仅次于公孙一族的豪族文氏,出过两任皇后,子弟世代入仕,怎么就做不出来这种事?若做不出来,当年公孙满门抄斩之时为何选择倒戈?如今舍弃一个庶出子的命,来保全大邺皇族嫡出血脉,实则也是保全了文族百年之内长盛不衰,我说得不对吗?”
李扶襄肩头一晃,唇抿得死紧,紧盯着她。长夷回之以淡定的冷笑。
不得不说,李扶襄虽然拥有这张让她动容的脸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