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其疾如风(1/3)
台州城内,清军福建提督李廷钰手下头号悍将漳州镇总兵达洪阿正在军营内观看着清军的操演。达洪阿为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厚庵,此人从京城步军衙门普通的把总做起累功至总兵。道光十五年调台湾镇总兵,便是在李廷钰手下任职。他于五年内,扫荡嘉义彰化盗匪,颇受清廷倚重。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中他与时任台湾道的姚莹合作,在大安之战中战胜攻击台湾的英军,是为鸦片战争中清军为数不多的胜迹。
大安之战爆发于道光二十二年,此前中英就在鸡笼之役中交过手,英国双桅军舰纳尔不达号停泊鸡笼港(今基隆港)。8月16日,纳尔不达号发炮向基隆二沙湾炮台攻击,台湾的清朝守兵还击,击伤该船,纳尔不达号发重炮后撤出港湾,撤离中误触暗礁,以致船体进水,多名船员落水溺毙。之后,艋舺营(台北营)参将邱镇功奉达洪阿令追逐沉船,计俘虏印度人133人,而其余船上的英国军官10人与其他22名印度人在战役中阵亡。10月19日,英国派舰至基隆要求换回俘虏,清军迟未答复,27日再对二沙湾炮台攻击,并派兵登陆三沙湾,清廷守军开炮还击,英舰于次日中午退离,二沙湾炮台也在此次战事中被毁。
道光二十二年初,英舰阿恩号至梧栖港(今台中港)探访后,在外洋滞留。因水师实力不如英方,达洪阿号令淡水与鹿港等地守兵严加戒备,并令其不得与英国进行海战,并决定诱敌入台湾内陆河川搁浅。
数日后,阿恩号想从位于台湾中部大安溪的大安港上岸登陆,清军于是派数艘渔船诱导其英国船舰入河内多礁处。英军因不谙地势,随后于大安溪中段处搁浅。随后,达洪阿派兵前往伏击,最后英船被击沉。数十名英国人被杀。另外尚有十八名英国军官。一名红人(印地安人),三十名印度人,五名广东、九龙人遭俘虏,清军并在船上掳获11门大炮等兵器,及该英舰先前于中国长江海战获得的少数中国战利品。
四月初,大安之役战果传到清廷,清朝赏达洪阿太子太保,姚莹二品顶戴。偶得小胜的道光自然是飘飘欲仙起来,他下令姚莹与达洪阿除了船长及高级军官外,连同稍早基隆之役所俘虏的英国军人。全数均以斩杀,以示王法如炉。5月姚莹奉旨。除了阿恩号船长颠林与另外八名英国高级军官外留予问供外,其余活存的139名俘虏皆悉予处死。
但这场局部的小胜改变不了大局,七月初,英军迫近南京,清廷最后只能与之议和,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签订后,英国人要求清朝。命其台湾镇、台湾道,将英国俘虏全数解往福建厦门交还。清廷害怕和约生变,并没有告知俘虏大部分已被处死的事实。
同年9月,英人派沙边号船长钮夫携带英军统领文书,驾船到台湾索俘,结果钮夫仅从台南载回9名战俘。得知英军俘虏大多被杀的消息之后,南京条约公使璞鼎查极为愤怒,控诉台湾道姚莹、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杀害俘虏。为此,璞鼎查特向中国清朝谈判代表耆英表达严重不满。双方交涉中,璞鼎查除了否认英国前往台湾两艘的船只主动攻击外,更指控台湾道姚莹杀害非军职的英国公民。经协商后,清朝官员耆英与怡良于1843年赴台将其姚莹与达洪阿以“妄杀”罪名予以革职,随后清朝北京政府将其两人流放四川。
于是姚莹和达洪阿这两个抗英将领就成了道光的替罪羊,遭到了流放。咸丰继位后,太平天国起事,苏南失守,厦门小刀会起事,清廷重新启用李廷钰外,达洪阿和姚莹也一同被重新启用,但姚莹在去年病死,如今达洪阿成了漳州镇总兵,负责温台防线的最前方城市台州的守卫。
连日来外围团练兵马接连遭到袭击,不论是前往巡哨的还是前去骚扰太平军的团练兵马没有一队回来的,达洪阿敏锐的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随着外出小队兵马失踪地点的不断南移,达洪阿知道太平军正在逐步蚕食自己外围的防御兵力,而且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子。
作为一生戎马,有功有过的达洪阿只得号令兵马收缩在台州外围,一面紧急向后方的温州和侧翼的处州等处的清军发出警告,太平军极有可能在冬日发起攻势。
令达洪阿稍微感到安心的是,老上司李廷钰把福建唯一一支骑兵调到了自己的麾下,虽然这支五千人的骑兵军马及不上北方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但也是一支可以大范围机动的力量。所以达洪阿每天都带着在军营观看这支骑兵操练备战,身为满人的他还是非常迷信祖上弓马得天下的赫赫武功。
时近中午,福建清军骑兵们也操演完毕,收兵用饭去了。达洪阿正打算回府歇息的时候,却看到放出去的清军侦骑飞也似的急驰而来,马上的骑士还没到跟前就气急败坏的高声喊道:“长毛骑兵正突袭椒江上游的汛桥!”
达洪阿花白的眉头紧蹙起来,台州外围的重要屏障便是椒江,椒江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水系的干流,台州人的母亲河。灵江上游永安溪和支流始丰溪汇合后称灵江。椒江泛指台州境内的灵江下游的江名,入海口因其状如椒,故名椒江。台州外围清军的防线全都是依托椒江而布,汛桥位于台州西北四十余里处,这座石桥若是被太平军夺取,那台州在椒江的防线就成了空摆设。
那名侦骑跑到达洪阿下马,打了个千跪地大声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