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入闽战功考(2/3)
下有子规铺,五十里至鹅湖驿,铅山县管。”由此可见,分水关山路要走数日,也是一道险关。若明军认真防守,清军很难突破。清军采取的策略是:分兵略福建,攻分水关。破明唐王将施福,入崇安。斩所置巡抚杨文英等,下兴化、漳州、泉州。” 施福是郑芝龙家将之一,他的部队是郑芝龙所部的中坚。他主要在崇安县分水关外的铅山河口镇驻扎,并在这一带作战,以掩护分水关。假若施福一直在铅山驻守,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一定要先打败施福所部。然而。隆武二年,陈谦被隆武帝杀害之后,郑芝龙即离开延平府,“芝龙既回安海。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饷,亦撤回安海。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兵,惟所遣守关主事及内臣数员侦探敌信以上闻耳。”
由此可见,施福已在清军入闽以前。遵郑芝龙之命从仙霞关(或是分水关)撤兵。他不可能在分水关与清军大战。施福撤兵之后,南明兵部主事唐倜在建宁府城招兵数百人前往铅山防守。八月十三日,清兵一部打到铅山,唐倜在此战殁。
总之,清军进入分水关也没有大战。仅是在江西的铅山县受到唐倜招募的义勇抵抗,而唐倜所部仅数百人,不可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因此,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也没有大战,更不可能与施福所部大战。
至于清军占领建宁府过程,更是不战而获。
建宁府城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历史上曾名建州,是闽北重镇。无论是从仙霞岭进入福建,还是从分水关进入福建,首先遇到的大城即为建宁府城。因此,自古以来,建宁府城都是入闽军队首先要攻占的要塞。元末明初,红巾军入闽,经过四次惨烈的战斗才攻占建宁府城。隆武帝来到闽北后,多数时间住在建宁府城,它因而成为清军攻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隆武二年八月清军入闽时,建宁府城并无大战。清廷建宁府第一任知府是程益,他是顺治三年以原官投诚而被任用的。程益后来主持编修了《建宁府志》,其中记载:“八月十九日,大清兵破建阳,二十一日至建宁府,本府杨太爷率程三府、高四府、叶二府、李建安、王瓯宁出城降清。大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督军入城。”可见,清军于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占领建宁府城,当地明朝官员集体投降,到城外迎接清军,清军是不战而获建宁府城。
所谓的延平府城之战,却是这个样子:
延平府城即为南平,此地距建宁府城仅一百多里,因此,清军的前锋占建宁府城之后,略作休息,便直奔南平。据《南平县志》的王士和传,士和于七月二十六日被隆武任命为延平知府,八月二十二日,清军兵临延平府城下,“时百僚已争先拥卫去,独公留守,欲背城借水,而诸军皆亡。已而登陴力守,士民复逃窜殆尽。”于是,清军不战而下延平府,王士和自杀身亡。郑芝龙在降清时,曾经自吹“复回延平之卒”,可见,守延平之军逃走,至少有一部分是郑芝龙的“功劳”。
关于汀州城之战:
八月二十二日,清军袭占南平,隆武帝在此前的二十一日离开南平,二十四日到顺昌,得知清军袭占南平消息后,抛弃部众向汀州奔去。“从者止何吾驺、郭维经、朱继祚、黄鸣骏数人。”他所率福州卫所兵组成的御营,不战而溃。清军前锋随后追踪而来。隆武帝在半路遇到汀州派来接他的周之蕃部闽军,才松了一口气,于八月二十七日抵达汀州。他在这里停顿一天,于八月二十九日晨出发。但跟踪而来的清军已来到城下,他们冒充明军哄开城门,轻骑突进,杀死前来查询的周之蕃,擒获隆武帝、诸王及其家眷。清军得手后,押着俘虏返回南平。而后从崇安入闽的李成栋所部清军,为跟踪隆武帝,从邵武南下,稍迟数日进入汀州城。汀州之战的情况不过如此而已。
说到这里,图海着重强调道:
“我朝史料之中,此处如此记载:‘明唐王自延平走汀州,复遣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帅师追击,克其城,执唐王及其宗室诸王送福州。明将姜正希以二万人夜袭汀州,已登陴,我军出御,击杀过半’。折库讷,我说的对否?”
“图尚书所言无差!”
学士折库讷急忙放下手中疾书不断的毛笔。起身恭敬认同。
“谢!如此一来,汀州城之战纪略不同,其关键差别在于:当时有没有二万明军夜袭汀州城?如果有这一事。那么,袭占汀州的清军不仅俘获隆武帝及诸王。而且还大败明军二万余人,是大功一件。但在事实上,所谓‘明将姜正希’却是一个子虚乌有先生。在南明史册及汀州方志中,根本找不到这一个人的影子!而且,此时的明军,大部集中于赣州城下与我大兵决战,不可能在汀州有一支二万人的队伍而不使用。所谓姜正希率部二万人反攻汀州。只是我军将领为了夸张自己的战功而编造的谎话!”
众人呆若木鸡,一语不敢发!
“再看福州城之攻防!”图海不为所动,继续摆出猛料!
福州是福建省会,位于闽江下游。弘光二年七月,唐王称帝于此,改元隆武,并将福州改名为天兴府。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离福州而至闽北。郑芝龙被留于此地任留后,主持征税及造枪炮之类的工作。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军占领南平后,原可顺流而下,攻袭福州。不过。因隆武帝向汀州逃去,清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