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平壤虹缎被(3/3)
很重要的建筑类型,但却是皇都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发展对外关系的功能。[2]引自《备边司誊录》。《备边司誊录》是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朝鲜李朝的一个官衙日志,共二百七十三册,记载了当时备边司讨论、决定和处理国家各种事务的内容。备边司自创设以来,誊录了从光海君九年(1617)到高宗二十九年(1892)共276年间的国家事务处理记录。我们现在看到的《备边司誊录》,是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于1952年整理刊行的。
[3]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主要是:德意志分裂——由于德意志是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荷瑞独立——这场战争后,荷兰与瑞士的独立受到保障,而荷兰更为新的海上霸主。西班牙衰落——西班牙在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并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法国兴起——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瑞典兴起——瑞典国王取得了德意志的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并因此成为了德意志的诸侯,可以随时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而且瑞典亦得到五百万杜卡登的赔款,并从此一跃成为北欧强国。战术改变——战争中诸国开始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常备军与后勤系统,使军队可以进行持久战。军队亦逐渐精简化,以符合机动战的要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所进行军事改革,即以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先以炮兵进行集中火力的攻击,再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