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零章 天下震荡(1/2)
狄伯支接过来道:“陛下,我军与魏人的决战一触即发,届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如若鏖战正酣,卫将军突然杀入关中,只怕常安(避姚苌讳,秦国改长安为常安)危险啊,故臣请陛下放弃洛阳,调重兵回关中,一方面固守潼关,另一方面加强常安守备。”
姚兴沉着脸道:“南乡、顺阳、新野十二郡与关中往来,一是走武关道,二是出潼关南下,如今武关被占,武关道已不通,潼关方向若弃洛阳,关东必然不保,这岂不是意味着将十二郡拱手让人?”
狄伯支无奈的拱了拱手:“关键还在于武关失守,十二郡弃之虽然可惜,却总好过关中不保,何况陛下乃是主动退军,实力未损,一方面可固守关中观天下形势变化以定行止,另一方面,则应趁南下东进受阻之时,下重手平定秦凉二州,待后方稳固,发秦凉之兵,再出关与晋魏两国争雄也不为迟!”
姚兴陷入了长时间的斟酌当中,洛阳与豫西北十二郡丢了不仅是关东土地丧失殆尽,更重要的是,这是他姚兴一手打下来的江山啊,也代表着他所取得的成就!
秦国在姚兴的治理下,对内选贤任能,惩治贪腐,提倡儒学,大兴佛教,对外开疆拓土,国力日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姚兴时常以明君自居,并自认为论起才能,不下于苻坚,之所以没有取得苻坚那般大的成就。罪不在他,而是身边没有王猛这样的贤相辅佐,如今的秦国在他手上,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寻来贤才,重现昔日苻坚之辉煌不在话下!
说起来,姚兴以苻坚为偶像,他的治国方略类似于苻坚,除了在内政方面照抄。苻坚佞佛。他也佞佛,苻坚招降纳叛,他也招降纳叛,否则也不会收容匈奴余孽刘勃勃了。
只是。就在姚兴以苻坚为人生目标奋力追赶之时。武关的突然失陷不吝于一个晴天霹雳。他不是不明白,他数年心血才取得的成就即将毁于一旦,狄伯支的劝说可谓字字良言。他还没自大到与魏国全力死战的同时,而不担心常安暴露在晋军铁蹄之下的危险,可是,放弃洛阳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豫西北十二郡,相当于几年努力做了无用功,姚兴非常非常的不甘心啊!
好半天,姚兴才阴着脸问道:“朕若尽起精兵攻打武关,诸位谁愿为将?”
群臣面面相觎了一阵子,都知道姚兴舍不得放弃豫西北十二郡,扪心自问,换了自己处在姚兴的位置上,恐怕也是类似的反应,可是秦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因武关失守而突然丧失,不放弃只会越陷越深!
镇南将军姚洸咬了咬牙,劝道:“陛下,晋国新得武关,必然加强防备,武关虽关内一侧地势开阔,但急切之间恐怕难以攻破,另如果与晋国大战一起,魏国必会趁此良机截断关东诸军的归路,届时悔之晚矣啊,故臣以为,陛下应在魏国得到武关失守的消息之前,立刻下诏令关东诸军回守关中,再图武关方是稳妥之策!”
狄伯支也劝道:“陛下,镇南将军言之有理,何况那晋国卫将军自出道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他坐镇武关,只怕常安精锐尽出也无可奈何,但此人数月之后必将离去,到那时再图武关亦不为迟,请陛下三思啊!”
姚兴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挣扎之色,仿佛做出了天底下最艰难的决定似的,好久才恨恨道:“传诏,命关东诸军与南乡、顺阳、新鲜十二郡守军急速退回潼关,当地百姓凡有不愿入关者,格杀匆论!”
...
卫风在武关足足呆了一个月,这才离去,在临走之前,给武关留了八千守军,四百架驽炮与足量的粮草箭矢,他自己本人则于七月十五日回到了襄阳,此时王镇恶已经领军去收降豫西北十二郡了。
在重点核查了陶潜的工作之后,卫风给出了尚可的评价,又重新任命了襄阳太守,于七月二十日,领步骑四万离去,茱丽娅依旧领两万水军沿汉水经大江回返。
八月初,两军相继回到了江陵,卫风也恪守信诺,于十月初一遣陶潜领骑兵一万,步卒两万攻打成都,陶潜虽然是个文人,可当时的文人大多文武兼备,并不是如后世明清那般只知苦读诗书,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当时儒生的必不可少学习科目,其中射与御,便是骑射,而后世的儒生,只埋首于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十年出来,身体也被摧残的差不多了!
那个时代的将领,比如羊祜、杜预、陆抗等等,既是儒学宗师,也是一代名将,其余如周瑜、王镇恶、陈庆之等诸多名将,全都是文武兼备,即使关云长还时不时拿卷论语出来读呢,武将不通文墨,文人不懂骑射,在当时是不可想像的事,因此魏晋南北朝,虽然时局纷乱,却也是名将辈出的时代!
在陶潜领军离开之后,卫风也不急着出门,这段时间连续征战,必须要休养生息一阵子了,没办法,军队需要磨合,如今卫风的兵力七零八散,可纵是如此,留驻江陵的兵力仍有十万之众!而且卫风手里的七州,荆、湘、浙都是新得到的州,百姓需要安定生产,卫风也需要促进商贸流通,推广金银币的应用,而这些,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总之无论怎么说,除了陶潜领军讨伐巴蜀,卫风算是消停了,大江上下游进入了难得的安定时期,虽然晋室实际上被一分为三,即下游的刘裕政权、江州的卢循与徐道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