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唐帝国(2/2)
选,而且只选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皇族弟,十年时间过去,若老皇帝仍在,储君就重选,所以,二十年后儿云儿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李煜顿了顿,又道,“就怕二十年后云儿学无所成选不上,呵呵。”李元尴尬笑笑,又道:“父皇,儿臣自幼视您为榜样,您怎么说儿臣便怎么做,绝不会有一丝的阴奉阴违,怕就怕后世孙不会遵从这个规矩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咱们还得给后世孙再订个规矩。”顿了顿,李煜又道,“关于皇储,选谁不选谁,皇帝说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勋武将集体推选,谁得到的支持多,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储。”
关于这个,李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六十岁年限制,有两世皇帝做榜样外加祖制这个噱头在,后世的皇帝估计没几个敢于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计也会被满朝大臣的口水、无人不可纠劾的制度已经确立,以喷皇帝为荣的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要想确立皇储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煜相信自己还活着时,这个制度还可能执行,可在他死后,这一制度也就到头了,祖制的噱头未必敌得过对嫡的宠爱,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敌得过后妃的枕边风,除非有足够的制衡力量,否则这个制度就很难继续执行下去。
武院,或者说是武院的功勋武将,就是李煜设想的制衡力量!
华夏帝国沿袭楚国的耕战商读体系,名义上耕战商读地位是平等的,其实不然,农人和商人只能够获得低等爵位,读书人也同样只能获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书,其爵位大多还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级爵位制已经改成公侯伯男五阶,每阶sān_jí)。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种地、经商或者当官,很难获得足够的功勋。
而只有当兵打仗,有机会获得大量的功勋,有机会持续地晋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国公以及三十六开国侯爵,武院蓄养的武人也要比农人、商人或者文人容易获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总体上远高于文人、商人或者农人。
换句话说,在华夏帝国,武人的影响力是大的。
说白了,农人是种粮的,商人是种钱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是主事者!
而选拔优秀或者说有野心的皇族弟当储君,与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只有优秀的储君能够成为优秀的皇帝,只有优秀的皇帝会持续地对外扩张,唯其如此,武人们有机会持续地获取战功、晋升爵位。
当立储制度与武人利益高度一致时,整个武人体系就变成了立储制度的大支持者,制约皇权也就有了可能,除非后世出现一个很逆天的残暴皇帝,有胆将武院蓄养的所有贵族一网打尽,否则,廷制储君制就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储君十年一选,无疑是武人话语权的大体现,武人是绝对会支持的。
这个,其实就是变相的贵族共和制了,武院差不多就是元老院,而武院蓄养的贵族武人差不多就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贵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是世袭制,而武院的贵族除了六大国公及三十六侯,其余全都是终身制。
有这股庞大的武人力量相制衡,皇储廷推制有存在的基础!
当然,武人的力量也需要制约,李煜的措施就是爵位终身制,使武院的贵族武将阶层不至于固化,再一个就是赋予武院中所有校尉以上贵族同等话语权,六大国公是一票,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是一票,声音一多,被人集中操控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本文由小说“”阅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