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韩国复国(2/2)
梁循循善诱地说:“现在有一件我看来对反秦大业十分有利的事情,不知道武信君愿不愿意听?”
项梁也知道张良曾经救了项伯的性命,所以他也不太好拨张良的面子,尤其是项伯还在旁边。
他不得不恭敬地说:“项某愿意聆听先生的高见!”
张良诚恳地说:“武信君顺应民意立楚后,如今自大泽乡起兵以来,楚、齐、赵、燕、魏五国都已经重建。
只有韩国还没有恢复,我以为迟早会有人拥立一位韩国新主的。
既然如此,武信君你为何不趁此时机由您再立一位韩王,以免让他人争先呢。
那样韩王也会感恩于项公,韩国也自然与项公到时也是友非敌了。”
项梁自然也是雄心勃勃的,他觉得张良说得十分在理。
他当然希望韩国跟自己是一伙的,其实他希望全天下都听从自己的最好!
他对这个建议还满有兴趣,便关切地问道:“韩王的子孙现在还找得到吗?”
张良答应说:“据我知道,韩公子横阳君成还在,听说还十分贤德,项公可立他为韩王。”
项梁欣然接受了张良这一建议,并且请他前去寻访韩王成。
要知道韩国和其他五国的灭亡是不一样的,他可是第一个向秦始皇投降的,所以但是韩国王室是得以整体保全的。 只是后来韩国贵族叛乱,韩王安才因被连累,才被处死!
韩王安有个弟弟和叔叔韩成和韩信。他们当时逃了出来流落民间。
张良早已经在着手这件事了,因此很快便把韩成和韩信(此韩信非彼韩信,这个韩信是韩国王室)找到了。
然后他就再回到薛城向武信君项梁报告。
于是,项梁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韩信为韩国将军,辅佐韩成作为韩王还都阳翟。
他先借了张良一千兵马,准备先夺取几座韩国过去的县城,站稳脚跟再说。
张良压根就没有想到,他思念已久的复国之举,就这般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恢复祖先故国,是张良多年来梦寐以求并为之一直奋斗不止的目标,如今总算初步得到实现。
然而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候,韩成又是否是一个能成大器的王者?
当梦想逼近的一刻,张良反而变得彷徨和犹豫,他不禁彻夜难眠。
沛公在为他饯别时,两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
自从沛公如饥似渴地倾听他讲述他曾经学过的《太公兵法》以来,他就将沛公引为知己。
说真的,他是不想和刘三分手的,因为他觉得刘三是一个真正懂他的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身为两世相韩的韩国贵族之后,他是多么希望知己能象祖父和父亲那样,作为第三代韩国宰相。
刘三在遇到张良之前,没有什么谋略,成天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自从遇到张良之后,经过张良的点拨,他才开始走出困境,如鱼得水。他开始懂得,即使手下兵多将广,如果没有有谋略的人为自己运筹帷幄,自己也很难成功。
然而,他又有什么理由留住张良,不使他回到自己的故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他是欲说还休,心中惆怅,却不好开口。
最后,张良说了,如果我复国成功了,还去相助沛公!
在漫漫西去的路上,张良没有任何还乡的得意之感。
他要回到阳翟去了,那里是他的故都,也是他的故乡。那里有他祖宗的坟墓、掩埋着他先人的骨殖。
故国啊,你的儿子归来了!
这一年张良拥立韩王成,带着一千多人马杀回韩国故地,在颖川郡占了几座县城。
由于势单力薄,始终未成气候。主要是韩国人民也根本就不支持他,因为唐门已经被韩国王室伤透了心。秦朝的大军一来他们又退走,一去他们又卷土重来,如潮涨潮落一般,立足未稳,疲于奔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