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认识的李白(1/1)
本章与本书内容无关,只是李白会以一种不同于大诗人的形象在我的书中出现。
因为自小读李白的诗,因此对李白这个人十分的感兴趣,便想来谈谈我认识的李白。
说到李白,诸君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他那飘逸的诗风,而大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李白也好剑,使得一手好剑,人云诗剑仙李太白。
在古代,剑并不仅仅是为武者所用,许多文人也会配置在身上。“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飞黄腾达也。”显然,剑在文人眼中,是一样不平庸的佩饰。“剑”也是李白诗歌重要意象之一,李白一生写下诗一千余首,而其中便有九十四首运用了“剑”这一意象
宣和书谱中曾描述李白,“卯岁知通书,及长好击剑,落落不羁束”。可以看出,李白是会使剑的。
据记载,李白从小跟随其父李客学剑,15岁便掌握熟练的剑术,年轻时曾任侠客,剑不离身,身不离剑,在江湖中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我想,李白诗中的那种豪迈与放纵便与此有关,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李白有一种忠肝义胆,仙风道骨感觉的原因。
李白不仅仅会使剑,还使得很好。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其中李白很可能就是在写自己,曹植能够七步成诗,而我李白,能够十步杀一人,拂袖而去,不留任何痕迹。
除此之外,李白的剑术极其有特色,以醉剑见长,此剑术慢中有快,柔中有刚,特别是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这大概与李白嗜酒有关。
可是,如果李白只是跟他的父亲李客学过几年剑,真的就能拥有如此高超的功夫,真的就能够成为唐朝剑术第二之人吗?要知道,当时唐朝剑术可是十分盛行,能做到剑术第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李白曾写信给裴旻想要向其学习剑技,而裴旻,便是当时唐朝的剑术第一人。根据记载,李白跟裴旻是有所交集的,而至于李白是否得到裴旻指点他剑术,或者甚至拜裴旻为师学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李白拥有如此高超的剑术很有可能与裴旻有关。
李白何故如此痴迷于剑呢?我想,这与他的抱负有关。
当时,男子实现抱负的主流方式还是上场杀敌,建立功勋,为国效力。李白在《赠张相镐》中写道:“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李白曾想象自己“长剑一杯酒,男儿放寸心”,像诸葛亮、谢安一样建功立业。而手中之剑,便寄予着李白的精神和理想,寄托着他的男子气概。
然而,李白的仕途并不顺利。在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一路上,李白历尽坎坷,看到了政治的腐败,看到了贪官奸臣对朝政的摆弄,李白因此也郁郁不得志,心中想要用手中之剑,斩去这个时代的污朽,却深感无能为力。
李白虽然手持宝剑,奈何壮志难酬,一身功夫而无武之地,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多么郁闷。当李白心情烦闷,诸事不顺时,只有剑能给他内心一点安抚。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显然,剑给予了李白安全感,给予了他内心的依靠。
当我们读李白的诗时,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举酒高歌,舞剑于林中,李白赫然是一个诗剑仙的形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