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艰难的抉择(1/2)
对于季明而说整个战场最难以取舍的地方终于到来了。那就是地中海的两个重要的岛屿。马耳他和克里特。
马耳他位于西西里岛以南约93公里离非洲最近距离(3oo里由马耳他岛(284方公里)戈佐岛(gozo)和三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组成总面积316平方公里二战开始时人口约28万府为马岛东海岸的瓦莱塔瓦莱塔大港也是岛上英军的主要海军基地全岛地形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53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无森林和永久性湖泊河流缺淡水。
其实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马耳他是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小群岛。因为这里虽然处于地中海的要冲但是很多航线却并不走这里行走。世界各国的轮船也大多停靠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法国的科西嘉岛。但是在现在这座默默无闻的群岛却成了扼制了地中海东西交通及意大利和非洲的补给生命线的咽喉根据帝国保安总局的在194o5-9月份的统计以马耳他为主要基地的英国海空军使意大利驶往北非的船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4o年5马耳他军力薄弱时意大利船只的损失率只有2.2而194o7月这个损失开始慢慢上升。达到了16.7%到了9月这个数字则窜到了21.2与此同时季明的心里也有一个损失记录。按照他的记忆。当非洲军团加入北非的时候马耳他由于被德国空军压制所以舰队的损失不大只有5.6%但是到了1941年9月盟军动十字军攻击的时候由于第十航空军移往苏联。马耳他岛上的英国潜艇又重新开始活跃起来。1941年9月轴心国舰船的损失重新达到了161月1日至1943年1月23则为恐怖的15.711月11日到1943年513日竟达29.5。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北非战役是在马耳他周围的一小片海域打赢的。所以对于季明而言马耳他能否夺取关系到北非的战斗能否顺利进行。(实际上在历史上实际情况是当时隆美尔和墨索里尼及希特勒对北非战场的战略计划是:在进攻托布鲁克前非洲军团先停下来等待补充同时使用凯瑟琳元帅的第1o航空军和意大利[u.他进行空降作战占领马耳他既解决后勤运输问题后再向托布鲁克进攻。可并不懂得战略的隆美尔在看到英军疯狂大溃败的时候脑子一热认为马耳他有空军压制就行了不如赶快趁着英军溃败的有利条件继续进攻而忘乎所以。接着他说服了墨索里尼先拿下了托布鲁克进而继续向埃及进军攻占马耳他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而这个计划也最终导致了德军的失败。)
所以作为先知先觉的人季明没有理由让自己重蹈隆美尔的覆辙。所以在还没有来这里之前他就开始盘算如何攻击马耳他。按照他的计划攻击马耳他的计划应该由德军来完成。而且必需在德军非洲军团进入北非之前就开始准备。而那些‘可爱的意大利人’的作用应该排在从属的位置上。不过虽然大纲提出来了。后续的计划季明却并没有想到。
困扰季明的主要有两个问题。先。意大利人的态度。墨索里尼并不一定会同意德国人单独的行动。虽然他手下的军队一再的让这个胖子独裁者感到失望而且墨索里尼也确实知道自己要获得胜利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德国不过所谓的大国的自尊使得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依靠德国人的]而就算依靠德国人墨索里尼也不会放权。特别是马耳他这个地方虽然现在还在英国人手上。但是在墨索里尼的眼睛里这里早就属于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了。所以墨索里尼绝对不会让一个外来的德国人来管。更何况这个德国人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毛孩子。
其次兵力不足。这里不单单指步兵因为如果要解决马耳他则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先夺取格马耳他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这一点来说前者很容易办到。因为马耳他地区的空军实力并不算很强德军在英国咄咄逼人的攻击使得地中海的英国空军部队的实力十分的衰弱。同时由于英国人在弩炮计划中被德国人打了一个伏击
舰队的损失也比较大。而相对而言。轴心国方面却f意大利人的空军部队加上正在法国休整的第四航空军(该航空军主要是斯图卡轰炸机)的实力要比在地中海的英国皇家空军部队强大很多。同时装备有八艘战列舰的意大利海军(由于光辉号现在还躺在亚历山大港的干船坞里面所以194o年8的偷袭塔兰托战斗就没有办法出现了。意大利海军仍然保有强大的战列舰队)和十几艘德国的驱逐舰(这些舰队是德国人按照协议接收法国人的)可以好不费力的暂时的控制住地中海大部分的地区。不过虽然制空权和局部制海权都能够保证。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后勤。
总所周之现在的德军十分的强大但是虽然他们很强却仍然无法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去进行两场战争。(实际上就算现在的级大国美国一直到2oo2年才宣布自己可以同时应|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种三流国家的战争就可以明白美国人仍然不可能同时在不同地方进行两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脆弱的后勤。
对于德国后勤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季明也是头疼不已。但是他偏偏没有办法来搞定这些问题。因为他既不是德国的后勤部长也不是陆军总司令更不是元。按照季明的计划德军攻占马耳他岛应该在1941年1月开始这个时间和德国非洲军团登陆非洲同时进行。从1月到月份的时间属于德军的压制时期。这个时期德军的主要任务是压制马耳他岛极其周边地区的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