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而已集》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而已集 () >> 第 9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69179/

第 9 部分阅读(2/3)

不知是失抄,还是像九六的制钱似的,这就算是足串了。至于职务,除遗漏外,怕又有错误,并且有几位是为我所一时无从查考的。但即此已经足够了,早可以看出许多秘密来——甲。改组两个机关:1.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2.清室善后委员会。

乙。“扫除”三个半学校:1.中俄大学;2.中法大学;3.女子师范大学;4.北京大学之一部分。

丙。扑灭四种报章:1.《京报》;2.《世界日报》及《晚报》;3.《国民新报》;4.《国民晚报》。

丁。“逼死”两种副刊:1.《京报副刊》;2.《国民新报副刊》。

戊。妨害三种期刊:1.《猛进》;2.《语丝》;3.《莽原》。

“孤桐先生”是“正人君子”一流人,“党同伐异”〔4〕怕是不至于的,“睚眦之怨”〔5〕或者也未必报。但是赵子昂的画马〔6〕,岂不是据说先对着镜子,摹仿形态的么?据上面的镜子,从我的眼睛,还可以看见一些额外的形态——1.连替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的律师都要获罪,上面已经说过了。

2.陈源“流言”中的所谓“某籍”〔7〕,有十二人,占全数四分之一。

3.陈源“流言”中的所谓“某系”(案盖指北大国文系也),计有五人。

4.曾经发表反章士钊宣言的北大评议员十七人〔8〕,有十四人在内。

5.曾经发表反杨荫榆宣言的女师大教员七人,有三人在内,皆“某籍”。

这通缉如果实行,我是想要逃到东交民巷或天津去的〔9〕;能不能自然是别一问题。这种举动虽将为“正人君子”所冷笑,但我却不愿意为要博得这些东西的夸奖,便到“孤桐先生”的麾下去投案。但这且待后来再说,因为近几天是“孤桐先生”也如“政客,富人,和革命猛进者及民众的首领”一般,“安居在东交民巷里”〔10〕了。

这一篇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作的,就登在那年四月的《京报副刊》上,名单即见于《京报》。用“唯饭史观”〔11〕的眼光,来探究所以要捉这凑成“大衍之数”〔12〕的人们的原因,虽然并不出奇,但由今观之,还觉得“不为无见”。本来是要编入《华盖集续编》中的,继而一想,自己虽然走出北京了,但其中的许多人,却还在军阀势力之下,何必重印旧账,使叭儿狗们记得起来呢。

于是就抽掉了。但现在情势,却已不同,虽然其中已有两人被杀〔13〕,数人失踪,而下通缉令之权,则已非段章诸公所有,他们万一不慎,倒可以为先前的被缉者所缉了。先前的有几个被缉者的座前,现在也许倒要有人开单来献,请缉别人了。《现代评论》也不但不再豫料革命之不成功,且登广告云:“现在国民政府收复北平,本周刊又有销行的机会(谨案:妙极)了”〔14〕了。而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宣字一二六号令,则将《语丝》“严行禁止”〔15〕了。此之所以为革命欤。因见语堂的《翦拂集》〔16〕内,提及此文,便从小箱子里寻出,附存于末,以为纪念。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鲁迅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六日《京报副刊》。

〔2〕“优美的差缺” 这是引用陈西滢的话。参看《无花的蔷薇之二》注〔11〕。

〔3〕“整顿学风” 参看《“碰壁”之余》注〔4〕。

〔4〕“党同伐异” 参看《题记》注〔5〕。

〔5〕“睚眦之怨” 参看《新的蔷薇》注〔7〕。

〔6〕赵子昂的画马 参看《不是信》注〔17〕。陈西滢在《致志摩》中攻击鲁迅说:“你见过赵子昂——是不是他?——画马的故事罢?他要画一个姿势,就对镜伏地做出那个姿势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对了他的大镜子写的,没有一句骂人的话不能应用在他自己的身上。”

〔7〕“某籍” 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作者与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七人,针对杨荫榆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职员的行径,联名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同月三十日,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的《闲话》中攻击这个宣言,其中有“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的话。某籍,指浙江。参看《并非闲话》注〔8〕。

〔8〕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大学评议会为了反对章士钊非法解散女师大,议决与教育部脱离关系,宣布独立,有十七位教员曾发表《致本校同事公函》。这里说的北大评议员反章士钊宣言即指此事。

〔9〕逃到东交民巷或天津 一九二六年春夏间,冯玉祥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等作战期间,国民军因发觉段祺瑞勾结奉军,于四月九日包围执政府,收缴卫队枪械,段祺瑞、章士钊等逃匿东交民巷(当时外国使馆所在地)。又一九二五年五月间,章士钊因禁止爱国学生纪念“五七”国耻日,遭到学生群众的反对,曾逃往天津躲避。

〔10〕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发表的《闲话》中曾对当时北方的革命力量加以讽刺说:“每一次飞艇(按指奉军飞机)正在我头上翱翔着的时候,我就免不了羡慕那些安居在东交民巷的政客,富人,和革命猛进者及民众的首领。”

〔11〕“唯饭史观” 这是讽刺陈西

状态提示: 第 9 部分阅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