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伐清》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伐清 () >> 第 180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69431/

第 180 部分阅读(2/6)

的护卫工作。游骑兵最初的二十个蒙古成员把三箭的誓约理解为和邓名签下的卖身契——是把性命卖给邓名而不是卖给大明、或是川西官府、或是其他什么人。在训练新兵的时候,蒙古人把这个契约也传授给了新成员:只要至死不渝地效忠邓名,就可以在邓名的屋檐下避雨,可以从邓名的饭桌上获得食物——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效忠一个人而得到衣食无忧的保证。

在向面前的小镇行去的路上,周开荒又打量了游骑兵的领章很多次,他虽然听说过这支骑兵卫队用的是断箭标识,不过这个图案和他想象中的还有不小的区别:箭杆不是以某个角度断折开的,而是箭尾在下,箭杆竖直向上,在大约一半的位置上出现一个直角平折,横向出去一点后再次一个直角平折向上,箭头笔直指天,三根断箭都是一模一样的造型。

“真有意思。”周开荒忍不住评价了一声,看得出来这个图案花费的工夫不小。

“多谢官长夸奖。”游骑兵脸上露出喜色,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个图案也感到很得意。

很快就到了镇子附近,周开荒突然指着前头一个房屋上的标志问到:“那是你们的旗帜吗?”

周开荒看到的这个标志和游骑兵领章上的标识非常近似。

“不是。”游骑兵急忙更正道:“那叫‘闪电纹’,是五十一亭的特有标识。官长注意,这种符号表示危险不要靠近。”

周开荒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标识,发现果然和游骑兵的领章还是有区别的,没有箭头和箭尾,只是曲折的角度和整体的倾斜度完全一样,所以周开荒乍一看还误以为是游骑兵的旗帜。

第四十四节 游骑(下)

在周开荒来五十一亭之前,听说此事的任堂摆出了一副诸葛亮的架势,预测五十一亭必定建设得花团锦簇,不知道是怎么美轮美奂的一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让保国公流连忘返。

虽然周开荒依旧没有附和,但内心里也是赞同任堂的观点的,就像他暗暗赞成应该把邓名的卫队交给帝国军队统帅部指挥一样。既然邓名给指挥机构起名为统帅部,那若是不能统帅某一支帝国军队岂不是徒有其名?或许是察觉到了周开荒的这种想法,赵天霸有一次找周开荒喝酒时,有意无意地提起了御前二十六卫的典故:最高指挥机构无论是叫兵部还是五军都督府,不管有什么样的威风名字,都管不到锦衣卫的头上。所以别看到一队精锐骑兵就心痒难忍,现在统帅部是由军方而不是由知府衙门控制,大家就赶快偷着乐吧,不要再琢磨保国公手里的宝贝了。

这次邓名在五十一亭停留的时间实在有点长,本来过年前邓名就说过他要回成都过年,同时见见帝国议会的议员。可是离开嘉定州返回成都后,邓名就派人送信说他要先去一趟五十一亭,结果一进去就再没见出来——这倒也算是在成都过年,可大家都以为邓名肯定会在成都知府衙门接受川西百官的贺岁的。

过完年后,邓名依旧没有离开过五十一亭,并借口帝国议会没有做出什么重要决议、成都一切运转正常所以不需要他前去。这种说法让不少官员都傻眼了,幸好川西的各个机构确实已经习惯在没有邓名的情况下正常运行,所以邓名不出现只是少了一个让大家激动的机会,倒没有太多的影响。现在已经是二月中旬了,春耕、分配、训练,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进入了五十一亭后,周开荒也没感觉这里有多么好,所有的建筑都是新修的,肯定比其他亭的小村镇要强,但是大部分地方看上去都显得很荒凉,远远不能和成都相比,春熙路每天都在变样,已经相当的繁荣了。

“真不知道这地方有什么好呆的?”越是深入五十一亭,周开荒心中的这个疑惑就越重,五十一亭最大的特色就是遍布众多的标识牌,周开荒基本都不认识,问了陪同的游骑兵后,他们的回答也听得周开荒莫名其妙。

这次周开荒来找邓名,主要还是为了书院的事情。

惠世扬和巩焴抵达成都后,书院里很快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就是头一两天,大概是因为双方还不太熟悉吧,说话还有那么一丁点余地。但很快巩焴和蒙正发就“混熟”了,开始了疯狂的互相攻击。

最开始双方的焦点集中到到底是谁败坏了明廷的湖广战局。蒙正发有亲身经历者的优势,书院的学生也都认为亲历者的叙述更可靠。可惜巩焴的军事经验比蒙正发强太多了。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游击战专家,巩焴虽然没有在湖广呆过一天,但蒙正发叙述中的任何破绽、疏漏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把蒙正发的牛皮一个个戳穿的时候,巩焴说得头头是道,真好像他就在边上旁观一样。

朱之瑜本来是想帮着蒙正发的,但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根本帮不上忙,更糟糕的是朱之瑜很快就发现自己快要被巩焴的分析给说服了。

蒙正发和朱之瑜还曾想过让陈佐才来帮忙,利用他祭酒的身份号召师生支持江南派,压制一下巩焴.可是陈佐才却不愿意配合。陈大祭酒只是一个云南的缙绅,他以往得到的最高职称不过是千总!陈佐才是个读书人,以前书院里识字的人是明军从东南划拉到四川来的小地主、富农子弟,面对这些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士子时,见过大场面的陈佐才倒是能有足够的心理优势。但等陈佐才见到蒙正发、朱之瑜这种从东南文风兴盛之地来

状态提示: 第 180 部分阅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