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离开并不等于结束(1/3)
当林雨泉在灾区忙碌不停的时候,由于汶川地震的关系,一场史无前例的慈善风暴迅速在整个中国蔓延开来。≧,
长久以来,国内的慈善事业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富豪和企业们更是屡遭媒体、网友批评指责,被认为为富不仁,缺乏责任心,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普遍跌到谷底。
然而此次汶川地震无疑成为中国慈善捐赠的一次总动员,在危难紧急关头,民众激情高涨,企业义无反顾。
企业和富豪方面,随着前方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和富豪的爱心捐赠也在一天天持续,捐赠数额不断刷新,其中不少企业和富豪在第一次捐赠的基础上,又进行第二次乃至多次捐助,更是在短时间内掀起亿元捐赠**。
5月13日,林雨泉捐款亿、5月14日王永庆的台塑集团捐款1亿、tvb的邵逸夫捐款1亿、日照钢铁集团捐出1亿、5月15日李嘉诚追加1亿,累计亿,和林雨泉并列捐款最多个人、恒基地产李兆基1亿、5月15日中国移动累计破亿,于5月16日累计亿、5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将全体员工踊跃捐赠的7600万元捐款递交中国红十字总会,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及捐赠物资设备亿,短短五天时间内,就有高达9笔破亿的企业、富豪捐款。
而单笔上千万的捐款更是数量庞大,苏宁电器张近东5000万、周大福珠宝郑家纯5000万、碧桂园杨惠妍5000万、国美黄光裕5000万、工商银行9840、农业银行8189万、中国银行8046万、沙钢集团8000万、建设银行7845万、万达集团7000万、中远集团6287万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5天时间。企业和富豪捐款已经突破85亿。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企业捐赠**。其速度之快、影响之大、数额之巨,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根据目前形势,可预计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富豪的捐款仍将大幅度上升,毕竟这才5天时间而已,还有大量的企业需要财务审计以及周密的讨论,另外在慈善风暴的影响下。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也会投身其中。
至于民众方面,去年全年民众慈善捐款才32亿,但如今短短五天的时间,捐款已经破20亿,且根据形势看,在未来一段时间,民众捐款会迅猛增加,这主要是受渠道所限,民众捐款难以形成自发性,有赖各企业、机构、组织动员发起。所以需要的时间较长。
在这一系列的捐款风暴中,曙光基金会和雨泉family的表现无疑相当抢眼。其所受关注度丝毫不亚于那些单笔过亿的捐赠,由于林雨泉的强大影响力,尤其在他带头捐赠的情况下,曙光基金会很自然的成为许多民众自发捐款的重要渠道,在短短3天的时间内,就收到来自民众方面的捐款亿,捐款人次高达万次,均次500多元,收到捐赠的总量在国内一众慈善组织中可以说仅次于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显示出民众对曙光基金会的认同。
雨泉family的抢眼表现则体现在明星艺人们的捐款上,有林雨泉这位老板带头,紧随其后的众人自然格外踊跃,其中刘一菲是捐款最多的,她近两年收入颇高,外加林雨泉的关系,她的捐款高达300万,而周讯、徐婧蕾、宁皓三人则捐款过百万、分别为200万、120万、100万,此外包括江燕、王洛丹、朱亚汶、罗缙、刘晔、蒋文丽、高媛媛、高西西、王宛屏、刘艋、孙洪雷、徐争在内的十三人捐款超过50万,肖泱、蒋晴晴、康宏雷、黄勃、兰晓龙、刘施施在内的七人捐款过20万,海清、黄磊、刘江、六六等人也各有力所能及的捐款。在这一捐款数额经由雨泉family和曙光基金会联合公布后,立刻引发极大反响。
能不引起反响吗?虽然从金额上看,众人的捐款远远不能和顶级富豪以及大企业相比,但放在娱乐圈,这一捐款数目则显眼至极,须知除林雨泉外,娱乐圈人士捐款最多的是程龙,他和杨受成共同捐款1000万,其次是李联杰的壹基金、张子怡、赵本山捐款100万,即便将壹基金的100万捐款全部当成李联杰个人的,整个娱乐圈捐款过百万的才有9人,而在这9人中,雨泉family的明星艺人赫然占据了五个位置。
而除雨泉family外,娱乐圈捐款上50万的同样寥寥无几,已知的也就姚明、刘翔、陈慧玲、周杰仑四人,如此一来,如果列个娱乐圈慈善捐款排行榜,前26名中有18名都来自雨泉family,这怎能不让人震惊。
和林雨泉直接将捐款交给中国红十字会不同,在收到捐款后,曙光基金并没有马上把捐款交给中国红十字会或中华慈善总会,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民众捐款热情高涨,如今的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非但不缺少资金,反而存在资金过剩的状况。在一番考虑后,林父选择由曙光基金自己操作灾区援助。
为此,曙光基金特设汶川地震专项救助项目,所有的捐款都被划入专项救助项目中,并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资金的支出明细。而曙光基金灾区救援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采购物资,人手方面,因为林父、林母原本是大学教授的关系,经由学校同意后,从学校征集了数十名志愿者,全力采购包括水、方便面、饼干、火腿、毛巾、纸面巾、大米、食用油在内的生活物资,然后在道路抢通后。立刻组织人力运进灾区。
当然。最受国人以及全球注目的永远抗震救灾的前线。在那里,数以万计的救援工作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