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缘尽卷 第001章(3/3)
英国人狄更斯的作品。此后的岁月,我每天看上一段。却越读越觉得消沉。因为书上的内容,小主人公匹普的经历,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残酷的世界,无不令我深感震动。这震动,使我之前所形成并坚信的所谓“善”、“正义”、“进步”等等的世界观,在彻底崩塌之后,愈加的灰霾狰狞,暗淡无光,毫无希望,一派死寂。原来,“好”并不是必然的;原来,“恶”也可以大行其道并寿终正寝。这个真实的世界究竟会怎么样,并不是随着人们向善的意志所转变的……匹普的创造者告诉我,不要对这世界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听天由命吧,凡事该如何是定就的,不要玩火了,什么远大理想,光辉前程,不过是一厢情愿的骗人的把戏罢了。面对现实吧——惨淡的苦楚的可笑的荒唐的现实,宜早不宜晚。
这些观念的刺激,使我的思想进行着一边倒的斗争,当我睁开眼睛面对这个凄风苦雨筑就的真实世界时,那冷酷和痛苦是我所无法独自承受的,于是对志同道合者的需求就愈发的强烈了。或者更坦率地说,对属于我的那个人的渴求,就到了迫在眉睫的当口。
一个课间,我“心怀不轨”地走到了王健强的座位上,身后就是我的“甘妹”了,王建强特意给我让开了座位,挪到了同桌的座位上,他的同桌是秦子亚,现在出去了。
“王健强,看你平时神秘兮兮的,能否说一下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几份认真,又几分戏谑的问,他笑而不答,而我此时发现了他桌子上的一本书《中华儿女》,上面周宰相、毛太祖等人的相以及那些引人注目的标题,勾起了我的兴致:“好书,能借我看看吗?”
“不是我的,是秦子亚的。”王健强回答说。
“那就更没问题了,他回来后你就说是我拿去了。看完再还他。”秦子亚是我老朋友,没道理不给我看看,我说完便告辞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阅读这本《中华儿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严重的感情波折,像一个令人窒息的黑洞,也就不知不觉地在我面前等着我了。
年轻人血气方刚,无知者无畏,所以才显得勇敢。而见识有限,思想便容易走极端,思维也不健全,很容易种下各种偏见,进而影响一生的进程。
于我而言,自幼被灌输的雄心壮志、担当大任的心态,在青春期时则如一个被引爆的定时炸弹。所谓登高必跌重,对自己和世界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企幻,一旦被现实击碎,必然因心理落差巨大而痛不欲生。
幼年时,是爷爷最早发现了我的早慧。那时还是懵懂童稚时,爷爷抱着我,隔不远的对面,小我一岁半的弟弟学着大人的样子喊我的小名,一声声地叫个不停。我总不答应,并说:“你不叫我哥,我就不答应!”
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发表对这世界的主张,所以当爷爷听了这话,不仅兴奋非常,而且到处逮住人就夸我聪明,说长大必有出息。
又加上教科书“青少年必须理想远大”之类说教的熏陶,我自然也自命不凡,以天下为己任,向伟大领袖毛太祖看齐,立志要平定天下,稳定乾坤。
这种志向过于雄壮,以至于我平时总缄口不言,在被问及志向时,总敷衍而过。
不仅如此,正因为有着这个卓绝的伟大理想,我对周遭人们乡愿世故的表现也总是很瞧不起,比如最好的朋友秦争辉,便声称其理想是:“钱财、权势、出人头地!”而我对这些东西则完全嗤之以鼻。
理想主义的毛病就是过于完美,把自己的标准定得高高的,那这个标准去衡量真实的世界时,必然发现一切都是丑恶的、愚昧的、落后的,满目疮痍。这是理想主义者必须承受的折磨,是诸多不幸的根源。这也是为什么理想主义大师毛太祖一生不幸,总要折腾个不停的根源。
相反,与理想主义相对,现实主义则认为世界原本就是坏的、邪恶的、不堪的,于是只要在这悲惨世界上发现一点点美好的,创造一点点美好的,便能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幸福无比。这也是现实主义的卓越代表邓世祖德形式准则,也是他为何能够带给广大民众幸福的原因。
伊索寓言有一则豌豆公主的故事,说一个真正的公主睡在十二床被子之上还会感觉被一颗小小的豌豆硌得睡不着觉,混帐教科书告诉学子们,这是为了讽刺封建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可实际上完全可以做这样的解读:豌豆公主的故事,实际上是形象的寓示了青年人那种敏感的神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