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四十四章 鹿心血(1/3)
&河西王沮渠蒙逊是个百年不遇的滑头。北伐军出兵发兵之初,他写信给朱龄石,说什么“伏闻车骑将军裕欲清中原,愿为右翼,驱除戎虏。”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可是看到晋军真的灭了姚秦,担心其乘胜西进,匈奴人的“戎虏”面目就暴露了出来。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好他的门下校郎刘祥进宫奏事,蒙逊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乃迁怒于这个撞到矛头上的可怜人,说你咋回事,你是不是听到刘裕进关中很兴奋?居然敢这样眉飞色舞!一声令下,拖出去砍头。不过河西偏远,顶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敌人,或者一个帮不上忙的朋友,随他去!
刘裕一大早起来就不精神。要说昨晚睡得不错,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中间不起夜、不做梦,一口气睡到鸡叫两遍,已经算是福气了。饶是如此,还是觉得哪里不对,眼皮一个劲儿跳。
问题会出在哪里呢?
拓跋鲜卑那边,肯定不乐意晋人占据关中,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取动向。黄河一败,索头夺气,一时半会不敢再跟北府兵硬碰硬。
柔然大夏那边,赫连勃勃早就对关中垂涎三尺,不过目前看来,算得上的战果只是占领了安定,其余不过是把秦岭以北的一些小城小镇收入囊中。刘裕的想法是不去主动进攻大夏,而是保持一种不敌不友的**关系,设计挑起柔然和拓跋魏之间的争斗,大晋可坐收渔利。
河西王沮渠蒙逊是个百年不遇的滑头。北伐军出兵发兵之初。他写信给朱龄石,说什么“伏闻车骑将军裕欲清中原。愿为右翼,驱除戎虏。”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可是看到晋军真的灭了姚秦,担心其乘胜西进,匈奴人的“戎虏”面目就暴露了出来。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好他的门下校郎刘祥进宫奏事,蒙逊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乃迁怒于这个撞到矛头上的可怜人,说你咋回事,你是不是听到刘裕进关中很兴奋?居然敢这样眉飞色舞!一声令下,拖出去砍头。不过河西偏远。顶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敌人,或者一个帮不上忙的朋友,随他去!
向外看,基本无恙。
向内看,暗流涌动。
关中形势,一如人意。日前有十几万羌族人不肯臣服于汉人,群起向西入陇,沈林子带人去追,兜住了一万多人。其实这些人可有可无。跑了更好,省得留在关中伺机作乱。
麻烦的事情是迁都。晋朝本来立国于北方,永嘉之乱,司马氏南奔过江。偏安于建康。刘裕两次北伐,一次灭了慕容燕,一次灭了姚秦。关中、中原、山东连成一气,晋朝版图从长江一路向北过了黄河。按照刘裕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国都就不能再株守江南。应该到中原来。按说关中形势天下第一,又是故都宗庙所在,是建都的首选,但如今的关中久经战乱,农耕废弃,城邑凋敝,四周又都是虎视眈眈的强敌,的确不适宜做天子之家。退而求其次,至少都城应该北迁到洛阳。洛阳要说山河之险,固不如长安。但也是有龙门、伊阙、虎牢之险,大河、洛水、伊水之堑。更为重要的是,晋军水师天下无双,可以借助水道,将江东援军和给养源源运来,没有乏困之虞。刘裕满以为:这样的想法端出来,司马氏王族乐不思蜀怕麻烦,一定不愿意折腾,但自己的手下应该是支持的。王都迁到北方,斩断司马氏这百年来在江东的根基,更便于控制。有了新地盘,设立新州郡,大家都可以作一方诸侯,岂不是更有赚头?
孰料想法一说出来,文僚武佐竟然无人响应,最心腹的人也摇头。咨议参军王仲德私下找到刘裕,说太尉只看到好处,没看到坏处。北伐军将领,绝大部分都是江东人,家小祖业都在那边,跟着太尉你热热闹闹打一阵还行,你让他们长期在西北干,都不乐意。这里虽说也曾经是帝都所在,但现在根本没法和江东比。这些劳苦功高的将领打下关中,都盼着回去享一阵清福,结果你让人家扎在这里受苦,人心不摇动才怪。将领如此,小兵更是如此,他们不过是混口军粮,盼着战争结束回去过小日子。真要是定都洛阳,就意味着他们未来十几年都得打打杀杀,远离亲族,埋骨异乡。这样一支上下都不安心的军队,你怎么指望他们打胜仗?再说了,你要是提出迁都,朝里本来支持你的人,怕是都要跟你作对,到时候你大军在外,朝里孤立,局面怕是会烂得不可收拾。迁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尉要三思啊。
刘裕不得不承认王仲德有道理。
带兵就像驯兽,稍有不慎,就会被猛兽所反噬。手下这些将领,乐意跟着你出生入死,不因为他们衷心热爱你,不因为你是必须万人膜拜的圣人,更不因为你是上苍指定给他们的领袖,而是他们认定跟着你能拿到巨大的好处。不是没有一腔热血要为国家开疆拓土的人,但这些年看下来,这样的人说实话不多,他们要么因为热血澎湃而流干了血,要么就在内斗外战的波谲云诡中变成了滑头,其余的人投身军旅,其实和一个小伙计投身杂货铺没有实质性区别。跟着刘裕,可以从小兵变校尉,从校尉变将官,从将官变大臣,荣华富贵地做到封疆大吏。爵位、印绶、开府、仪仗,这些都是虚的,货真价实摸得着的东西,是你家有大片的良田沃土,库里有几辈子花不完的金银,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在吃国家俸禄,世世代代活在远离卑微劳作的亭台楼阁里。这些将领们,聆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