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棉花可不简单哦(2/3)
,准备将公主身旁的宫女个个训练成急救人员。嗯,这个想法也没错,御医虽在宫内候命,但要闻旨赶过来,有时候还真的不那么及时。
徐齐霖赶忙遵旨答应,一些包扎、急救的小手段,总共也没几样儿,教起来不麻烦。
李二陛下放下奏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在晋王府,你又说了反佛之语。难道因陆羽仙长是道家,便要与沙门为敌嘛?”
徐齐霖答道:“陛下既知此事,亦当知家师所说的反佛依据,沙门对当世的影响,不在于多添居士比丘,而是教人心诚性静。”
李二陛下沉吟着没有说话,如果能让佛教继续起到教化作用,还不会增加太多不耕不织的僧人,那自然是好的。
但要打压沙门,总还要一个合情合理借口。就象对付三阶教,根本没有什么波折,轻易就成功了。
“虽然你也算是属于道门一员,但反佛之语也不要多说。”李二陛下说道:“有关国家强盛,朕自有计较。”
明白了,都扯上国家强盛了,对沙门的打击肯定会有,只是还要待时机,找到沙门的罪名才好。
徐齐霖点头称是,又顺便向李二陛下奏报了与冯家在镜子上的合作协议。
“镜子出口海外既有巨利可图,便分一杯羹给冯家,也无不可。”李二陛下觉得徐齐霖这么照顾冯家,除了甘蔗,似乎还有别的打算,“为何对冯家如此优待,可是还有它图?”
徐齐霖也不隐瞒,说道:“微臣要在岭南试种胡椒,需要冯家给予方便。”
“胡椒真能在我大唐种植?”李二陛下以前倒也听过徐齐霖说过几句,却没想到还真的付诸实施了。
“应该是能种吧!”徐齐霖没有把话说死,“反正试试也没错,岭南有那么多田地,就算胡椒种不成,冯家也不会在乎那百八十亩。”
“要是种成了,可就是一本万利。”李二陛下嘴角上抿,似笑非笑地说道:“有白糖冰糖为先例,还有现在的镜子,冯家是愿意结交你的,哪怕胡椒种植失败。”
“应该是这样。”徐齐霖笑了笑,说道:“愿意结交微臣的还有很多人,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接着说道:“微臣最近研究了一下丝绸之路的资料,并且加大了由京师至玉门关、阳关沿途邸店的建设。如果以白糖冰糖丝绸瓷器,乃至镜子为商货,引商人往来相继,或可促进河西地区的发展。”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此议可行。汉朝时便有此法,隋朝亦派裴矩管理河西,经略西域,可见通西域的商路甚是重要。”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继续说道:“裴矩有《西域图记》三篇,你可看过?”
徐齐霖摇头,老老实实地说道:“微臣未曾看过。”
“虽是时过境迁,然亦有借鉴意义。”李二陛下说道:“对裴矩此人,你也是不甚了了吧?”
徐齐霖笑了笑,说道:“裴矩嘛,微臣倒是知道一些。此人乃初唐名臣,却甚有争议。”
“微臣以为,其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乃所奉君主贤愚不同。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陛下英明,虚心纳谏,方显出裴矩之贤。”
裴矩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家伙,你可以称他为佞臣,因为他给隋炀帝出了一些馊主意,搞得民怨沸腾。
但也可以称他为贤臣,因为他敢于忠言劝谏,在初唐时没少给李二陛下挑刺。
一个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家伙,怎么能一反常态,成为忠直敢谏的贤臣呢?
后世的司马光评价就很清楚,大概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
说白了,根子在皇帝身上。皇帝贤明或昏庸,直接导致了下面臣子的禀性。
徐齐霖是实话实说,但这确实又相当于拍了一记马屁。而且无相无色,事实如此嘛!
李二陛下捋须微笑,心里却是美美的。
徐齐霖看他那样子,也知道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经营河西,微臣还是要说到棉花种植上。”
嘿嘿笑了两声,徐齐霖象是自嘲,说道:“微臣知道陛下又要鄙视,这臭小子,老拿个破棉花说事,哪里有那么重要?”
李二陛下给逗笑了,说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可没这么想。你且说说,这棉花对经营河西如何重要?”
从棉花种植,到棉纺产业,能够在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所谓“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
如果你以为棉花产量高,价格就会低廉,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南宋较大规模种植开始,直到明朝,棉花才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也才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棉布的价格不说超过丝绸,也相差无几,并不会成为大众的衣料。
正象南宋时期的那句俗话: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绝对比种粮食的经济效益要高很多,称之为暴利产业也不为过,起码在十年之内是这样的状况。
既然漕运改革已经降低了江南粮食运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