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大名楼(2/2)
妹俩这会到真像个农村人头次进城,转着头到处看,虽然这大唐的时候,真没啥可看的,但方静只是好奇而已,为什么隔江要建两座城,这明显有些不符合正常人的理解。黄鹤楼,原本位于位于长江边上,后世的黄鹤楼是于一九五七年修建武昌大桥时占用了原址,一九八一年重建时才迁于长江南岸的蛇山这巅的,本身建成这座楼只是用于军事的,而唐宋之后这里基本只作为一个参观的景点了,当然能让人记得的也就是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兄妹俩登上黄鹤楼,看着江边船码头各色船只,行行色色的,大大小小的,都忙着上货卸货,上人下人。
“哥哥,你说在方家村弄条船在小河上划好不好?”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说道。
“你想啥呢,就方家村那条小河,弄条小船干嘛用呢?小河边还有不少的蛇虫,不怕被咬啊。”方静对于方园的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有些无语了。
小丫头本身不是来看黄鹤楼的,只是来随便看看,可是没有方静这种看看黄鹤楼,或者畅想一下古代先贤们的这种思绪,虽然此时的黄鹤楼没有前世那种规模宏大,也只是一座小楼而已,而且还是建在城墙基座上的一座三层半的楼阁,更不像是前世的黄鹤楼那样好几层。
“哥哥,你看,那里有卖鱼的,那条鱼好长好大啊。”方园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船上,两个中年人抬着一条不下百斤的鱼说道。
“是挺大的,在方家村可是见不到这么大一条鱼的,也只有海里能见到了。”方静向着小丫头指的方向看去。
“哥哥,你说咱家能不能养鱼啊?可是咱家没有鱼池子,要是有鱼池子的话,也是可以养些鱼的。”方园低着着头想着是不是能在家里养些鱼。
“这个可以,到时候哥哥挖口鱼池出来,也是可以养鱼的,不过,得明年了。”方静对于养鱼倒是有经验。
方静前世可是学的水产养殖的,虽然后来脱离专业了,但实习的时候还是完全做过这些事的,知道该如何养殖淡水鱼类的,当然养海水鱼就算了,方家村也没那个条件,不过可以试试养些更好的鱼类也是不错的。
方静心中其实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长江两边要建两座城,这才是方静好奇的地方,沔州在黄鹤楼的正西北面,而鄂州却是在黄鹤楼的后面,也就是东南面,两座城隔江而望,中间也没条桥可过,方静猜想是不是因为战争的问题而导致在这里要建两座城。
其实方静只是猜对了一小半而已,这沔州与鄂州两座城,隔江而望,长江穿两城而过,本身在这历史中算是长见的了,只是这里的位置更特殊一些而已。
沔州,武汉汉阳区,建这沔州城只是因为商贸发达,为了更多的客商行商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座城,临江的鄂州城,原本是军事用途,自然商贸不能集中于此,这才发展起了沔州城,再者鄂州城更多的是士族宗门的聚集地,如需要商贸,只能前往沔州,当然鄂州也是有商贸行径的,只是没有沔州城那么繁华罢了,鄂州城可不是现在的鄂州,而是武昌那一大片地域。
方静兄妹俩下了黄鹤楼,往着鄂州城中的街道随意闲逛,各式院子,各式的房屋,虽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里的里坊房屋漂亮,但在这长江边上,也算是一景了,街道两边的店铺淋立,叫卖声不绝,时有儿童穿行于街道之间追逐。
“哥哥,那个可以吃吗?”方园指着一个摊位上的东西说道。
“可以吃,我们去买些吃看看。”方静带着方园来到摊位。
“大娘,这卖多少钱?”方静向着这位四十岁左右的摊主妇人问道。
“客官,两文钱一份,你要几份?”妇人回应道。
“嗯,来五份吧,给,一共十文钱。”方静递给妇人十文钱。
“谢谢客官。”妇人把吃食分着放在两大片荷叶上,包好后递给方静。
“小妹,给,这个应该好吃。”返莞方园,喊着方园吃。
“哥哥,好吃呢。”方园咬了一口吃食,抬着头满脸的的开心向着方静说道。
荷叶中包的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糯米加豆皮弄的一种吃食,类似于粽子,方静尝了之后,味道还是可以的,如果加些腊肉,肯定更是美味,只是在这大唐,肉类本就稀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