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灾难降临(1/2)
当王季陵带着孟萦找到赵郡丞时,他根本就没拿这两个孩子当回事。只当他们小孩子青春慕艾,没事找事,为了吸引人注意才往大人跟前凑。后来当他看到孟萦图文并茂地给他讲解了蝗虫的每个阶段的变化状况,又带着他到不同地块的田间挖出虫卵,给他看虫卵的分布情况,他才郑重起来。这不但关乎到他的政绩,更关乎到全郡上百万人的生存。他不敢大意,直接领着他们去找郡守李大人汇报了。
李大人虽古板严肃,但爱民如子,深得武陵人民的爱戴。他对孟萦也算熟悉,他抽出时间,在官衙仔细听了孟萦的汇报,也提出了不少尖刻的问题,孟萦都一一解答。他又亲自带着铁锹下到田间,挖开土地查看虫卵是否与孟萦所说的相对应。发现他的亲身观察与孟萦所说一致,但由于没有可参考的文献相比照,他一时也有些犹疑不决。
李大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孟萦只是个十三四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懵懂的年纪。放在娇养女郎的家庭,很多和她同龄的女郎还太不懂事呢。她却早早考取的功名,行事成熟稳重,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纵使她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些虫卵没有全部孵化成虫呢?早早收割,受影响最多的还是农民,他们人数众多,又极易被人煽动闹事,如果引导不好,恐怕自己的一世英明就全丢了。如果放手不管,顺其自然,万一真如孟萦所说,半个月之内必有蝗灾,那么全郡一年的辛苦就全泡汤了,官府不光得不到税粮,还得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里外一算,损失极大。
李大人考虑良久,才对孟萦说:“孟家女郎,你所说的事,我会考虑,也请你暂时不要宣扬,以免引起民心不安。”
孟萦点头称是。她知道,一旦引起民心动荡,在这皇权时代,扣个妖言惑众的帽子是会被砍头的。
当大郎君得知孟萦和王季陵去找郡守和郡丞提议早些收粮时,非常震惊。他一直都知道孟萦做事有分寸,但这次却太冒险了。
他严肃地对孟萦说道:“萦儿,你这次做事太冒失了,王季陵做这样的事情没问题,就算万一有事,还有他父亲给他兜着,再不济,远在长安的伯府王家也会保他。但你这么做,虽是出于好心,但万一有事,就会推你出来背黑锅。不过好在,这任的郡守和郡丞都还不错,为人正直,为官清正。这几天,你就不要再出门了,在家好好学习吧。”
孟萦没想到竟然会被爹爹禁足,她一脸委屈道:“爹爹,佛祖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我这么做不是想做点好事吗?您不让我出去,我还怎么和季陵爹爹商议玉米推广事宜呢?”
大郎君根本不吃她那一套,虎着脸说:“先过了我这关再说吧,你也太大胆了,你知不知道,我们一家上下主仆上百人的身家性命都维系于你,你若有任何闪失,我们要么被强制入伍、入狱;要么被流放或发卖,这些我们都承受不起。”
孟萦一听大郎君这么说,也不辩驳。只是上前给爹爹端茶送水,笑mī_mī地哄着大郎君道:“爹爹别生气了,我不出去就是。以后做事一定先保全自己,不让爹爹担心。”
孟萦出不了门,但她还是很担心外面的局势,她让半夏和白芨去外面探听情况,每隔一天王季陵和李君成都会来看她一次。
王季陵说:“萦儿妹妹放心,李大人已经派人下去催粮了,让大家七天之内缴上税粮,十天之内必须收割完毕,如果不收割完,官府就派人来替他们收割走。虽然老百姓多有不满,但当着衙役的面也不敢怨言。背后骂李大人和赵大人昏聩,他们也不当回事。只是让各村里正和村长配合收粮。”
孟萦:“这就好,就算蝗灾不至,其实影响也不大,今年武陵郡春耕普遍比往年提前了,稻子也算成熟,就是再晚几天收割更好。但蝗虫不等人,我们等不起。”
李君成:“萦儿妹妹,我姐夫听说咱们郡提前催缴税粮之后,立马派人私下通知他爹爹,让他爹爹也提前催要税粮,不知道夷陵县是个什么情况?”
孟萦:“夷陵离我们不远,境况应该差不多。提前收割,损失极小,却大大降低了风险。且再看看吧!我们来说说夏收之后,玉米该如何处置?我列了个计划,但需要官府出面,下面农民才会配合。这一个月会很忙,到时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也知道我现在出不去,只能在家活动了。”
两人都表示没问题,会极力配合她。
夏收总是很忙碌,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武陵郡只有极少的沼泽田由于稻谷成熟晚,收割麻烦,还未完全收割上来,其余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这次税粮催要得急,老百姓和催粮官着实都累了一把,好歹谷已入仓,大家都放下心来。
有说话难听的老百姓骂李大人和赵大人狗官。可两天后,当澧州和硖州传来蝗灾的消息时,武陵郡的老百姓还有些心怀侥幸。当第三天,蝗虫遮天蔽日而来,所过之处几乎是片叶不留,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沼泽田稻子被蝗虫啃的连稻草都不剩。老百姓这才拿着鸡蛋、活鸡、活鸭、抬着猪肉哭着喊着到郡衙感谢两位大人,直呼李大人和赵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早早催收税粮,又早早督促大家收割,这才躲过一劫。
蝗虫过境之后,大郎君才放孟萦出门。孟萦一出门就去王家找王季陵和他爹爹,她的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