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雪上加霜的日本(1/2)
民国十二年即西元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位于日本的神奈川县发生了8.6级地震,地震以神奈川县为震中,向南北开始蔓延,最终酿成了日本最著名的关东大地震。
在地震之前,日本全国已经实行了戒严,并且根据中国抗击病毒流感的经验,日本天皇下令发出十诫令。该十诫令完全照抄中国卫生部颁发的抗击日本瘟疫十要求,当然,中国政府也没有对日本要求版权。日本政府积极对抗这次超级病毒流感,已经逐渐取得了效果,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日本国民振奋不已。
不过,这场关东大地震让日本再一次陷入了一片哀鸿之中。
地震发生时又正在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东京、横滨虽然开始火势很小,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扑火。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着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着火区不断扩大。
特别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墨田区),约4万人逃到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许多飞溅火星随风而至,衣物家什开始燃烧。整个避难广场一片火海。有不忍烧烤的人跳入河中,不是淹死就是被高温河水烫死,3.8万人活活烧死于此地。
大火燃烧了3天,直至可烧的烧尽。
这场灾难造成日本关东地区伤亡高达25万人。直接死亡人数约为14.3万人。财产损失简直称得上是天文数字,位于神奈川县的几乎所有重工业工厂造船厂机械厂包括三菱工业等工厂毁于一旦。
而9月1日的东亚几乎所有国家都略有震感,不过北京的震感很弱,王茂如还以为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煽动了亚洲的风日本不会地震咧。
9月1日,以参议院议长师少阳,参议院次长吴兆麟,众议院议长刘恩格和众议院次长梁启超四人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在天津正式接管意大利驻华租界。接二连三地接管收复外国租界。给了困境之中的国人一个巨大的惊喜,也给了国人战争疫情的信心。
然而9月2日的中国各大报纸头条却并非中国收复天津意大利租界。而是日本在昨日的地震。尽管震情不得而知,甚至连日本的通信都中断了,但是中国记者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将日本的地震描述的就像是亲眼见到的一般。燕京日报
天津日报
申报
武汉日报
羊城日报
天府新闻
当然日本地震到底如何也,短短一日在这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中国的新闻人只能靠想象,甚至有的新闻人都撰写出日本沉没的消息,博大家一笑。
但是因为这次大地震东京地区还是成为一片废墟,日本天皇的官邸甚至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不得不采用信鸽这种古老的形式来向外传递消息。东京附近的电力设施全部摧毁,位于横滨的横滨国立造船厂居然沉入海底。
此时由于关闭海关交易已经半个多月了,中国政府此时仍旧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这个闭关锁国的确是给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尤其是在外交领域,因日本病毒流感的关系中国拒绝与欧洲国家进行交易。对于中国而言,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完全足以在“闭关锁国”中自我创造财富,中国不需要外国也照常生产生活劳动,没有外国罐头,咱老百姓自己吃萝卜。而对于外国列强而言,没有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他们则非常焦急,中国的瓷器、茶叶、大豆、小麦、高粱、稻米、花生、棉花、芝麻、蔗糖、丝绸、刺绣、烟草、钨矿、机器等都是他们需要的材料,尤其是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欧美国家而言,中国的瓷器丝绸甚至刺绣尤其是广绣,已经是欧洲富裕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品。
历史上欧洲对中国的商品就极为着迷,甚至为了能够打通于中国的交易要道不惜发现美洲新大陆,由此可见中国商品对欧洲的重要性,而欧洲商品事实上对于中国百姓而言除了洋油灯里的洋油,其他什么作用也没有。
因此中国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一定的利益,也促使各国对中国政府的地位重新定义,这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这不再是一盘散沙。
这种闭关锁国其实对中国的伤害也同样巨大,中国本身科技水平就已经落后外国十几年,此时若不奋勇追赶,长时间做缩头乌龟地闭关锁国,必定让中国再一次丧失发展良机。但也正式因为“闭关锁国”这半个多月内。王茂如从国情到军队到民生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接管,王茂如知道这种权利诱惑非常大,但危险更甚。
9月2日。当陆徵祥和顾维钧早上联袂前来找到王茂如,向其询问是否应该结束“闭关锁国”状态,王茂如沉默许久之后才说道:“才半个多月就受不了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