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3)
作者:一家之言,不喜勿喷!不建议订阅。
——————————
吴王二年,明郑有人来投。此时的李存真刚刚赢得武昌战役,本该高兴。但是当他看到来投奔的郑家人的时候又想起了郑成功的死,竟潸然泪下。
这泪不是装出来的,是真情流露。
郑芝龙死了,郑成功死了,为了抗清无数的人死了,如今郑家内讧起来,分崩离析就在眼前。好好的一个商人集团就这么趋于瓦解。怎么能让人不痛心呢?虽然说世事沧桑尽变幻,到头来不过是风轻云淡,可现在却没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联想起自己……曾经得过流感差点死了,就算没死终究会死,也有故去的一天,李存真似乎感觉到同病相怜,情感涌了上来,泪如泉涌。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真是一句真理!
李存真最喜欢的是张煌言,其次是李定国。但是,他的理性告诉他,最有前途的其实是郑成功。
虽然郑成功性格暴虐有取死之道,在人格上也远远不如李定国和张煌言,但郑成功或者大一点说还有他的父亲才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和路标。
李存真认为郑成功和他的父亲是资产阶级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崇高而伟大的。需得继承下去。什么事业?革命事业!
李存真此时因为郑成功的故去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革命者。
之所以他有这样的认识,原因还要从李存真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历史观说起:
长期以来,众人无不扼腕叹息明朝的灭亡,认为没有清朝中国一定不会落后挨打,这个想法不一定对,毕竟海上马车夫荷兰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挨过英法的胖揍。但是,没有清朝,中国将会提前三百年进入资本主义是没有疑问的。可惜的是,明朝的灭亡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重新变成“萌芽”。
资本主义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明朝时的中国便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洪武朝的时候便有了国家资本主义和民间资本主义。他们互相对抗甚至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毫不夸张的说,资本主义之间的博弈贯穿了明朝的始终,而明朝也最终倒在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前夜,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成了明王朝的陪葬品,典型代表就是郑家父子。
大元朝的时候政府实行的都是松散的经济管理,还一直维持对海外蒙古王公大量的金银赏赐,任用色目人做生意把宋朝时大船出海好不容易挣回来的那点金银全给折腾光了。
到明朝建立的时候,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贵金属来制造货币了,甚至明朝铸造的铜钱还被民间铸为铜器保存。洪武皇爷一看,这也不是个事啊,没有货币社会经济怎么运行呢?金银朝廷是真没有,只能发行纸币——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交易买卖。由于缺乏现代货币的管控手段,宝钞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很快就没人用了。皇爷一看既然大家只认金银而海外贸易能赚金银,那就颁布海禁,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把海贸并入由政府控制的“朝贡贸易体系”中。这样一来,明朝政府就控制了海外贸易,获取了更多分配剩余价值的权力,这就是典型的“放活微观管控宏观”,实现了国家资本主义。
明朝洪武年间和明朝长期保持朝贡贸易的国家有二三十个,这些国家辐射的贸易需求是宋元就发展成熟的——西太平洋印度洋贸易圈,这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的基本盘。
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棉布、瓷器等商品在海外的需求旺盛。这些国家在朝贡的同时都会提出贸易需求,朝贡贸易由明朝皇家内府和官方经营,出现了大量官办的瓷窑、织造,官方也会向茶户机户采购茶叶丝绸棉布来满足贸易需求,此时还有相关的匠户为使团船只提供维修服务。也就是说洪武年间的朝贡贸易使明朝出现了大量的国有企业、皇家企业,民间也形成了各种行会组织。工人阶级数量相应增加,甚至还出现了当时名为“叫歇”的罢工行为。
由于朝贡贸易不能满足海外贸易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海外贸易是靠民间走私完成的。到了明成祖朱棣上台,营建北京城,疏通运河,北伐南征使得国家的金银又不够了。
于是,郑和下西洋出现了,将大明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向高潮。
下西洋不仅打击了沿海的走私商人,巩固朝贡贸易体系,确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地位,扫清了亚非航线上的海盗等不稳定因素,还把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全都纳入了明朝的势力和贸易范围,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之所以没有绕过非洲去往欧洲实在是因为欧洲太穷。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下西洋能够坚持下去,明朝绝不会亡于没钱赈灾发不出军饷。欧洲就算崛起也绝对没有能力染指明朝建立的亚非势力范围。
中国也将成为英美苏德加在一起都比不过的超级强国。真正的天朝上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明朝政府下西洋搞垄断贸易发了大财,官绅看着眼馋不已。就联合起来废止了下西洋的国策。
所谓的“仁宣之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真实的情况是仁宣二宗任由文官集团摆布,导致国家财政锐减被迫放弃了安南、缅甸以及北方诸多实控卫所。此后江南的士绅与海商就联合起来垄断了明朝的海外走私贸易。开启了明朝民间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期。
资本主义就是代表商人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识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