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孱弱的朝鲜(1/2)
且说,满清怀恩王洪承畴与新封奉恩镇国公范文程率领大军于康熙三年腊月奇袭朝鲜王国。一来是为了惩罚朝鲜背弃满朝间的“兄弟之盟”,“震慑宵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希望能够从朝鲜获取大量物资。
腊月初九夜晚,驻扎在安东的清军开始行动。哨骑首先过江,巡视了方圆四十里之后,打掉了朝鲜守江的士兵。随后,清军分为两路顺利过江,然后直扑安州,没有经过太激烈的战斗朝鲜的北方重镇义州等地。洪承畴和范文程此次侵朝正是模仿了洪太第二次侵朝的手法。
朝鲜在洪太时期经历过两次满洲的入侵,那之后朝鲜国王励精图治,希望能够重振朝鲜的雄风。事实上,在历史上朝鲜一直是东北小霸王。明朝豢养朝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压制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部落。而朝鲜对此做得一直不错,毕竟朝鲜地盘不算小,而且人口也在千万左右。千万人口的数字远远超过建州女真的二十万的人口数。
然而,日本的入侵打破了平衡。丰臣秀吉大军几乎摧毁了朝鲜。大明万历皇爷花了自己的八百万两银子历时七年终于将日本打了回去。从那之后朝鲜的国力大衰,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口的减少。此时在朝鲜能算得上是人的人由战前的四百六十万锐减为三百万,而奴隶和隐户由战前的一千三百万锐减为五百万。
人口减少,朝鲜经济下滑。朝鲜光海君继位时,朝鲜全国土地结数仅为五十四万一千余结,不足战前一百七十万八千余结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数量“只等于战前的一个全罗道,而受害最甚的庆尚道土地仅为该道战前的六分之一;手工业生产也被战争破坏,大量的朝鲜优秀技工被日本掳走。农民负担沉重,地租上升到战争前的两倍。朝鲜兵力由十七万两千四百人,锐减为两万五千人。不仅军队数量大幅度下降,连军粮也常常不能达到保障。“人民几尽散亡,战马无一可用”。
同时党争愈演愈烈,从文斗为主逐步过渡到武斗为主。战争前,朝堂上的主要党争集中在西人党和东人党。西人党失势后,东人党因为分赃不均迅速分裂为南人党和北人党。南人党代表人物一个是柳成龙,也就是《惩毖录》的作者,另一个是李德馨。在战争中,因为柳成龙保荐李舜臣,而李德馨与李如松等明军将领关系交好,所以南人党在战争中是全盛时期。李舜臣死后,北人党崛起。北人党在宣祖末年,分裂为大北派和小北派,小北又分为清小北、浊小北,小北派在宣祖末年全盛。在光海君继位后,支持光海君的大北派风头正劲,大北派分化为骨北、肉北、皮北三派。众多牛鬼蛇神不断登场。官员们想的是不断的扩大权势、地位、财富,当弱小时结成党派,当强大时就分裂内讧称为新的党派。
朝鲜的党争伴随着储君之争,宫廷政变不断上演。朝鲜宣祖有嫡子永昌大君、庶长子临海君、庶次子光海君、庶五子宁远君几个主要的王位候选人。其中嫡子永昌大君生于抗日卫国战争之后。宣祖初年本无立储君的打算,但是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宣祖不得已立世子。宣祖给明廷上书“临海有病,决不可封。光海则贤明仁孝,耆老文武,举国人心要为世子。”随后,临海君被日军俘获,在特殊时期更是彻底失去了继位的可能性。后来日军进攻神速,宣祖后来为了逃命,竟然要将光海君留在朝鲜建立“分朝”,自己跑到明朝避难。虽然光海君分朝的时间很短暂,但是由于光海君在朝鲜招募义兵组织抗战,在朝鲜各阶层中都建立了极高的人望。明朝一边,万历的立储之争一直到以立长子朱常洵为太子为止。在这种情况下,明廷高级官员万万不可能同意立光海君为世子的要求。由于明廷一直没有批准正式立光海君为世子,所以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宣祖末年,逐步形成了以嫡子永昌大君、庶长子临海君、庶次子光海君、庶五子宁远君为核心的几个党派。宣祖由于本人在壬辰卫国战争中声望大幅度受损,同时随着宣祖本人对党争的失去控制,宣祖逐步认为光海君是自己的威胁,开始倾向于改立嫡子永昌大君为世子。甚至光海君问安宣祖,宣祖都拒绝接见。还有一次光海君问安时被宣祖呵斥“你只是临时的世子,以后不要再以世子自称了。”
光海君的世子之位从来没有一天做安稳过,本身不是长子,又赶上了万历朝的立储之争,而立为世子就是为了和日军作战,后来还有了作为嫡子的弟弟。在这种情况下,野心家们自然蠢蠢欲动了。小北派官员李尔瞻、宣祖的尚宫金介屎一起毒杀了宣祖,造成了光海君的提前继位。
光海君曾经亲自参与过壬辰卫国战争、广泛接触到朝鲜社会各阶层的君主,是朝鲜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有能力的君主。他为了改变朝鲜上百年来的积弱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很多举措。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君主,最后仍然被政变推翻。推翻他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显得正当于是给这次政变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仁祖反正”。而仁祖反正这些人最后仍然爆发了剧烈的武装冲突——李适之乱。
而对于朝鲜来说,正是这个仁祖,为了使自己区别于光海君才没有在明清两边搞平衡,而是义无反顾地“亲明排金”。其实他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帮助明朝这个父亲之国,而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