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要开始飙车了》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我要开始飙车了 () >> 143 改变历史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96320/

143 改变历史(3/3)

>面对全场雷鸣一般的掌声跟欢呼声音,林向北只是减速后朝着对准自己的赛道镜头摆了摆手,依然没有过于兴奋跟激动的表情。

因为他很清楚,里德除了澳洲v8超级赛这个冠军名头唬人之外,在roc国家杯的赛道上表现,其实可谓是一塌糊涂。

不单单是董荷斌碾压过他,后面的芬兰队也会把他给狠狠碾压一把,最终全败出局。

客观点说,这并不能证明里德就是个菜鸟,他拿到的澳洲v8超级赛冠军是个水货头衔。更多是代表着,他无法适应roc这种特殊赛道跟机制,所以才表现如此之差。

因为哪怕强如汉密尔顿这种后世f1六冠王车手,在roc国家杯赛道上表现,其实也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拉垮。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roc国家杯赛事,基本上看不到汉密尔顿代表英国队参赛。

原因就是他在roc国家杯上实在不适应,而且以他f1六冠王的名气太大,赢了都还好说,大家认为是理所应当。要是输的太惨,会造成很大的争论跟负面影响,哪怕这并不是什么正式比赛。

所以最好避免这种争议的方法,就是干脆不参赛,这就是汉密尔顿的选择。

“维特尔,看来你输也不是什么意外事件,这名中国车手实力很不错。”

德国队的车队维修站,舒马赫看着赛道上正在庆祝的林向北,朝着身边的维特尔说一句。

就目前来说,舒马赫是德国车手绝对的老大,维特尔这种还没有拿到f1世界冠军头衔的“新人”,在他面前还真就是个小老弟。

而且不单单是成绩导致的地位区别,哪怕就是情感上面,维特尔对于舒马赫也有着一种崇拜,甚至说偶像都毫无问题。

维特尔8岁拿到的第一个卡丁车冠军,就是由舒马赫亲自颁发的奖杯,17岁更是得到了舒马赫亲笔签名的法拉利帽子,算得上一路看着维特尔成长,迈入赛车巅峰殿堂。

后来维特尔以新人身份加入f1车队,舒马赫就公开表示这个德国新人未来肯定大有作为。媒体们也因为舒马赫的态度,把维特尔给当作了舒马赫的接班人看待。

维特尔也确实没有辜负舒马赫的看好,成功在舒马赫之后,以f1四连冠的巅峰成绩,执掌了德国赛车的大旗。

可以说舒马赫跟维特尔的关系,称得上亦师亦友,缔造了一段佳话。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同样来自一个国家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塞纳跟马萨这两位巴西车手。

本来剧情也很类似,马萨把巴西赛车的民族英雄塞纳给当作自己的偶像,立誓要成为塞纳的接班人,带领着巴西赛车再次崛起。

但是面对自己的崇拜者,还是个小屁孩的马萨,塞纳连个签名都没有给他。

最终马萨气的不行因爱生恨,干脆面对媒体提问认为谁才是f1最强车手的时候,公开表示舒马赫才是天下第一!

所以说面对崇拜你的小屁孩时候,该做做样子还是要做的,谁知道这群卡丁车手里面,会不会出现下一个维特尔或者马萨?

维修站里面,维特尔听着舒马赫的话语,把目光也放在了大荧幕的林向北身上,眼神中流露着一种沉思。

“舒米,欧洲汽车厂商的车手学院里面,应该叫做北的中国车手吧?”

欧洲汽车厂商,基本上都会组建各种车手学院,来发掘那些有潜力的年轻车手甚至是孩童。

比如最著名的法拉利车手学院,雷诺运动学院等等。

后世中国的方程式小将,基本上会到雷诺运动学院进修,然后再参加雷诺方程式。

所以欧洲赛车领先,其实跟天赋没有什么关系,纯粹就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优势,让他们有完整的梯队体系培养,不会错过那些天才少年罢了。

“没听说过,至少高级别方程式赛事,就那么几个中国车手。”

舒马赫摇了摇头,他退役这几年,经常会去各大车手学院,给那些方程式年轻小将们一些指导跟鼓励。

毕竟能得到车神的几句赞赏,对于很多少年车手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维特尔就是最好的例子。

黄种人车手还是比较显眼的,如果其中有林向北这种实力,舒马赫肯定会有印象。他可以确定,欧洲高级别方程式赛事跟学院里面,没有叫做北的中国车手。

“你怀疑他是方程式车手?”

舒马赫反问了一句,他清楚维特尔心中想的什么。

“他走线很精准,像方程式车手的风格。”

听到这话,舒马赫点了点头回道:“喜欢借用路肩,确实有方程式车手的习惯。”

“不过你没有看到他的漂移,侧滑流畅性跟重心控制,同样有着一流水准,否则你第二圈就能反超回来。”

“中国新人车手,真能有这么强吗?”

维特尔终于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毕竟现在的维特尔,也还没有后世四冠王的底蕴跟气魄,输了始终有点放不下,并且不服气。

“下一场就会知道了。”

舒马赫说完这句话后,把目光看向了英国队的维修站,09年战胜维特尔,拿到了f1世界总冠军的简森·巴顿就在那里。

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成为林向北下一场的对手!


状态提示: 143 改变历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