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 第613章 虚位以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196506/

第613章 虚位以待(2/2)

在学术界服务,抗战前后进入政府工作,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中研院评议会秘书。

任鸿隽出生于四川垫江,早年曾在日本求学,后留学美国,获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任鸿隽曾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并任首任社长,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时任中研院总干事、化学所所长。

朱家骅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中研院前总干事,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部长,是蒋介石的心腹和炙手可热的政坛明星。

王世杰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

从他们的简历中可以看出,这几位中研院院长的角逐者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精英人物。毫无疑问,这几人也都是热门人选。

1940年3月23日,中研院评议会开幕,对院长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会议主.席由王世杰担任,为避嫌考虑,他放弃了投票权利。最终投票结果是翁文灏24票,朱家骅24票,胡适20票,李四光6票,王世杰4票,任鸿隽4票。

按照章程规定,得票最多之三人上报国民政府,由政府圈定院长人选。于是评议会将翁文灏、朱家骅和胡适三人呈报国民政府定夺。

胡适在当时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是蔡元培先生最理想的继承人,但他所担任的驻美大使也是个重要职务,承担着联系海外、宣传中国抗战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胡适的二十票反映的并非是真实情况,因为一些支持胡适当院长的人,也不愿意他此时回国。

正如胡适的好友、中研院评议员陈西滢在致胡适的信中所说:“我认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最适合的人选当然是你,但是你现在在美国的使命太重要,不能回来也是事实。我与一部分朋友至今仍认为你是蔡先生唯一的继承人,但又不愿意你在此时离开美国,所以不知道自己希望的是哪一样。”

前边提到过,正在驻美国大使任上的胡适,曾因此事引起很大一场误解,后来蒋介石亲自打电报澄清。

胡适既已排除在外,那么只需在翁文灏和朱家骅两人之间选择即可。但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蒋介石却迟迟未能做出选择,直到9月18日,才最终决定由朱家骅代理中研院院长。

朱家骅本是评议会推选的三名正式院长候选人之一,最后却戴上了个“代理院长”的帽子,心中自然不快,但又不好发作。至于蒋介石为何如此,众说纷纭。有人猜测可能蒋心中最理想的人选就是胡适,之所以让朱家骅暂代,就是欲虚位以待——十几年后的1958年,胡适果然从朱家骅手中接任中研院院长。也许,这才是当年那场院长争夺战的收场。

对于蒋介石的这一任命,胡适开始是坚辞不就。但是到了12月份,病中的胡适毅然接受了此任命,胡适的遽然转身,令人耐人寻味。从胡适先生秘书胡颂平先生主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记录》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可以窥见,与竞选中研院院长的张其昀有关。


状态提示: 第613章 虚位以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