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1/2)
江陵城。
朱氏集团的员工一个个热火朝天干劲十足。他们的老板当了皇帝,留给他们的感觉自然不一样。
尽管朱翊镠说过,当他不在时,朱氏集团全权交给张静修打理,但朱氏集团仍然属于朱翊镠——这便意味着朱氏集团摇身一变成为皇家集团。
既然属于皇室,那有些员工不禁就要问,总部是否有朝一日迁至北京?或北京是否也要成立一个朱氏集团?
对此,朱翊镠不在,只能问张静修和胡逸仙了,毕竟他们两个,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总顾问。
然而,当有员工问及张静修时,他摇头表示不清楚;而当有员工问及胡逸仙时,他笑称“会,一定会的”。
但无论如何,朱氏集团的员工为拥有朱翊镠这样的老板,为能够成为朱氏集团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自豪。
要知道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进来这里却苦于找不到门路。
朱氏集团无疑是许多人的梦。在这里不仅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满足他们对职业的一切幻想。
因此整个朱氏集团朝气蓬勃,感觉由里至外都闪耀着光芒——就连密室中的三老都感觉到了这种气息。
虽然朱翊镠已经登基大赦天下,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议论,张居正暂时还是没有打算露面。
这天,他们三老专门就此展开了讨论,张居正明确表示,至少要等到朱翊钧就藩东番之后。
这个时间节点,冯保与潘季驯都表示赞同认为可取。
其实自打朱翊镠即位后,他们不仅关心张居正以何种姿态出现,同时也关心冯保与潘季驯。
躲在密室里当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出去。
只是张居正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再站到台前,那么冯保与潘季驯呢?他们两个可没犯“欺君之罪”。
然而当议论到这个问题时,冯保与潘季驯都犹豫不决,对重新出山不感兴趣,似乎厌倦了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
虽然按理说朱翊镠登基,他们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可事实并非如此。
经万历皇帝的贬黜,又过了一阵子平静的生活,现在的心态不一样了。
从前有胜负欲,有不甘,但现在好像完全没有,只求余生仍然拥有这般平静的生活,那他们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至于仕途已经不再热衷。
况且,张居正不出,他们两个出去作甚?冯保与潘季驯都持这个观点,认为没有张居正,他们出去,哪怕恢复从前的职位也没有意思了。
仔细一想,好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先且不说他们的政治热情,如果没有张居正,冯保还能成为之前的那个冯保吗?如果没有张居正,耿直的潘季驯还能像之前那样受到重用吗?
像他们三老都是三朝为官,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
他们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为官所能取得的成就,不仅仅要看自己的能力大小,更多要看周围的人以及能够赋予自己什么样的环境。
或者更直白地说,有了张居正,才有他们。如果没有张居正,冯保肯定不是之前的冯保,潘季驯也不是之前的潘季驯。就像戚继光,若没有张居正,肯定没有如此闪耀的光芒。
尤其是冯保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如果当初不是张居正当首辅,有谁可以容忍他的嚣张与贪鄙?
张居正的执政理念是,重循吏远清流。在他眼里,只要你能做出来一番成就,哪怕是天天大鱼大肉,他也可以容忍;可如果你不能为国家为百姓带来好处,那你天天吃糠咽菜,他也觉得你不是一位合格的官员。
这就是张居正为什么宁可重用像冯保、殷正茂那样贪鄙成性的官员,而且基本持赞赏态度;也要放弃像海瑞、邱橓那样两袖清风的官员,对他们那类人基本持鄙视态度。
其实这与张居正所推崇并独创的考成法道理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把“做事”摆在第一位,只要会做事,如何做人可以不作为第一参照标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能容忍这一点。万事都有两面性,“重循吏远清流”的理念,正如“考成法”一样,都是存在着争议的。
换作一个人当首辅,就比方说申时行,尽管或许能做到“萧规曹随”,但真的能像张居正那样对待冯保吗?
冯保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不能。即便申时行待他像张居正待他一样,他自己待申时行又能像待张居正那样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不能。对申时行,他内心真是有点瞧不上眼。
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世界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当然没错。但这世界总有一些人,别人无可替代,没有他,一切都变味儿了。
于冯保、潘季驯而言,张居正就是那样的存在,别人无可替代,没有张居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他们与张居正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但在冯保和潘季驯的眼里,是张居正成就了他们,他们只是张居正的延伸。
也就是说,没有张居正,就不会有他们;可反过来不成立,没有他们,张居正同样也能创造出来许多像他们那样的人。或许这也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当张居正明确表态不想站到台前,冯保与潘季驯就觉得他们出去也没啥意思——更何况是已经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袭击,心中早已泛出一片蓝。
并没有因为朱翊镠当了皇帝,就将他们心中的疑虑完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