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禁止攻打南明(1/2)
军事上毫无作为,军费开支却极度膨胀。财政入不敷出,户部采取的对策就是变相加征。江南百姓为了供应各镇兵马,几乎被压榨得髓干血尽。可就是这样,弘光朝廷君臣还是露出了贪婪的嘴脸,他们想尽办法,来“取之于民”。
朱由崧被拥上宝座以前是到处漂泊,生活来源断绝,处处乞怜于较殷实的宗藩和官绅,可一登大位,立即想在生活上同承平时期的皇帝看齐。他下令为自己和太后修建宫殿,为筹备大婚四出购买珠宝,为追欢逐乐置办歌儿舞女;一些在他倒霉时曾出力相助的人也蜂拥而至,共享富贵。
一句话,南明也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只要轻轻地一推,这个看起来的庞然大物,也同样会轰然倒地。
可是在一开始,吴世恭的大平朝并没有把南明弘光朝作为首要目标。为了麻痹弘光君臣,吴世恭甚至接待了来自南明的使者,并指示官员与南明使者展开了和谈。当然到最后,因为在开国大典上不肯下跪行礼,那使者也就被礼送出境了。
可是这一行为,却更误导了弘光朝君臣。他们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谈判的破裂也只是因为礼节问题。而南明和谈的底线其实就是称臣,其实这一条款也并非不能接受。所以说,弘光朝君臣心中可能还有埋怨:这大平朝驱赶使者的行为也“太心急”了一些吧!
还有一点,当时吴世恭斥骂朝鲜使节的事也传至了南明朝堂之上。因此,弘光朝君臣就判断:吴世恭对两批使节还是有着区别对待的,对弘光帝还是尊重的,谈判的大门还是没有关闭。为此,他们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第二批使节,务必要谈出一个南北朝的结果来。
而在此时,江南士林间也传出了一个风议,说:吴世恭是元人之后。大平朝也是鞑虏之朝,正所谓是元人复辟……。
为了减少谈判时的不和谐音,弘光朝竟然对传播那些风议的士子大肆抓捕。甚至还对外宣传:吴世恭是圣人门下,有着生员的功名。是“江南士林(就是东林党)之友”云云云云。
吴世恭根本没想到。他最担心的个人形象问题,竟然会被敌人之一的南明,来竭力维护。真是做梦也会笑醒啊!
不过很快,天下风云突变。大平朝的征西军接连横扫西北、四川,大顺和大西也被风卷残云般扫了个稀里哗啦,连李自成和张献忠也接连授首。见到大平朝如此强盛的军势,弘光朝君臣就发急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派出使节,想要早日与大平朝和谈成功。
可就是到了此时,大平朝还是未想要展开南明攻略。因为大平朝的战略很清晰,就是先清后明。可是一连窜突发事件。再加上大平军将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大胆的行动,就让南明攻略在未经吴世恭和大平朝廷同意的情况之下展开了。
首先就是布兵在鲁南的,由迟明率领的三万山东军。
穹源元年三月起,为了掩护水师陆战队的征朝攻略,迟明的部队在与南明军的交界处。开始大张旗鼓地演习。并宣称要南攻过江,攻陷南京。
可这一行动虽然搞得南明军是鸡飞狗跳,不过山东军还是未越过两军接壤处,因为演习就是演戏,山东军总不能破坏大平朝的总战略。
可是这样的“狼来了”,多来了几次以后,南明军也逐渐地稳定了下来。甚至这消息传至弘光朝君臣耳中时。他们还认为:这正是大平朝的恐吓行为,是想要让南明在和谈中,做出较大的让步。更可以看出大平朝的外强中干。
弘光朝君臣的这个“阿q精神”玩得很溜,但是淮扬地区的士绅们,却对山东军的宣称信以为真了。由于南明各镇重兵驻扎在淮扬地区,搞得当地的百姓是苦不堪言。再加上扬州城内的官绅本来就与吴世恭有着较好的交情。甚至还有生意上的合作,因此,他们就派遣密使到迟明军中密议:要献出淮扬重城——扬州。
对于这样天下掉馅饼的大好事,迟明肯定是欢迎之至。不过作为吴世恭的“青年近卫军”中的一员,再加上曾经是吴世恭的亲兵队统领。迟明肯定是对吴世恭极度崇拜和言听计从的,因此,他就急报吴世恭,想要获得出兵的命令。
但是,八百里急报只带回来一道严令。只有两个字——不允!
在军事上,最忌讳发生的军事作战就是——两线作战。完全可以这么说,明朝灭亡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陷入了与农民军和清军的两线作战之中。最后弄得明军是进退失据、疲于奔命,有生力量被一支支地歼灭。到了最终,造成整个中北部地区兵力空虚,连皇帝都陪葬到了失陷的北京城中去了。
虽然大平朝军事上的态势确实是四面为敌,但是吴世恭等人绝对不会犯下低级错误,主动地进行两线作战。
因此,大平军肯定会挑选一个主战场,而威胁最大、距离最近、兵势最强的清军,毫无疑问就是首攻目标。再说,大平朝已经占居了五、六个省了。而在自己的地盘中,官员都缺乏,生产都还未恢复,连治安都还未稳定。
一句话,就是还未消化掉所拥有的地盘,那么怎么还会有余力去抢占其他地盘呢?
说实话,薛勇的征西军发动的新年攻势,一开始的战略目标,也只是歼灭大顺军的有生力量,使得大顺军无力渡黄河、出潼关,进入到山西、河南境内。只是没想到,溃败以后的大顺军是如此不堪一击,而张献忠的大西军更是不值一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