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明政(白银盟壶中日月加更42/50)(1/2)
这报纸,有点像是大唐的布告,但是大唐任何政府的布告想要传递到大唐的各个州县,速度都会很慢,而且实际上很多普通人都并不懂,也不会对整个布告做出任何解释。
而像是这种东西根本不会给普通人解释的,但是大汉的这个报纸却意味着给整个大汉的所有人都解释了很多朝廷的行为,这意味着如果大汉的朝廷做出任何事情。他们在这个报纸上面公布的话,天下的百姓都会知道的。
这意味着皇帝的声音可以达到整个统治区域的任何一个地方,不会出现任何天高皇帝远的情况,而且这报纸上面解释的东西会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朝廷的政令,还有可能有朝廷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宣扬一些东西。
比如说这大汉关于这个婚姻法的解释,这意味着这些东西瞬间可以通传天下百姓。如果李世民有这个东西的话,很多东西,李世民就根本不用害怕那些门阀世家,因为他可以直接讲自己的命令告诉这些百姓。
这东西上面有霍刚的私章,也就是说,这代表着霍刚说的话,百姓对于这样的话,自然是百分百相信的,那么那些门阀世家就根本不可能做出忽悠当地百姓的事情来。
这种事情会有吗?当然会有,魏征一直都在长安,但是他很清楚,在一些偏远的地带,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达到,就算是当地的一些官员得到了朝廷的政令,但是如果这些政令对他们没有好处的话,他们都可以假装无视。
后期哪怕是朝廷追究下来,他们都有无数的理由推脱,但是有了报纸的话,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当然,这得报纸传播到当地才行。
但是政令送下去之后,当地官员可以说是没有人看到,但是这报纸送下去之后,不可能没有人看到的。
而且魏征还敏感的捕捉到了这报纸真正的作用,拿就是巨大的宣传力量,比如说去年,李世民前往西域赈济灾民,这样的消息像是江南那边等知道消息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但是如果有报纸提前宣传的话,这样的消息瞬间就可以整个天下都知道,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民众的思想,不要让民众听信一些谣言,魏征很清楚,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跟这些也都有关系。
这霍刚……真的是天纵奇才啊,不知道他哪来如此之多的办法,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汉有这样的纸张印刷技术,魏征来了这里之后已经听说过霍刚在去年跟五姓七望做的生意,卖给了五姓七望很多书籍。
那些书籍可以说是都是非常恐怖的价格卖出去的,而现在,就从这个售价就知道当初霍刚卖掉的那些价格,肯定是有议价的。
不过估计五姓七望也不可能找麻烦,再说了书籍跟这报纸还是有区别的。
这报纸的作用太大了,从那些遍地跑的报童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些报纸估计大汉至少印刷了成千上万份,而且不仅仅在玉门关,在其他的城市肯定也是有的。
不过,这报纸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或者说整个大汉的缺点,就是他们写文章,为什么总喜欢那么多废话?明明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整长篇大论,通篇废话。
按照魏征的看法,这整个报纸,大约仅仅需要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可以讲所有的内容都说完了。
当然,腹诽结束之后,他到时也明白霍刚为什么要这面做,因为这样写的原因是人人都可以看得懂,如果按照他说想的那样,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写完的话,那么估计整个大汉能够看懂的人就不多了。
毕竟要看到那样的文章,这是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才可以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的明白。
只是魏征不太清楚,霍刚这么做到底是个什么原因,这些普通的百姓,让他们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吗?如果他们不知道的话,那不是更容易管理吗?
但是大汉进行扫盲的活动魏征其实是知道的,说实话,刚开始魏征觉得这样很不靠谱,如果识字那么简单的话,从古至今读书就不会那么难了。
但是等后来一个冬天的时间,魏征彻底了解了之后,他就有些惊叹的发现,大汉的扫盲居然真的他妈成功了!请允许魏征在这个地方爆粗口,因为这对于魏征来说,这是真的很难想象的事情!
你能想象一个国家所有人都识字吗?至少魏征是不敢想的,但是大汉居然做到了。
当然他们所说的识字也就是真的识字,而不像是魏征所认为的,当识字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读书了,但是大汉的这些普通人其实是识字的,但是他们只能看懂通俗的文字,像是魏征他们这些人所写的文章,那些普通百姓其实是看不懂的。
但是这重要吗?这不重要,要知道,这个普及文字的作用的真的是太惊人了,如果霍刚不是大汉的首领,而是大唐人的话,就冲这一个功劳,估计霍刚就能成为一个圣人都不为过。
真的,魏征仔细的研究了大汉为什么能够让人如此之快的就记住这么多文字的原因,后来魏征终于搞清楚了一点,那就是拼音。这些怪异的,被称之为字母的东西简化了识字的过程,准确的说,这一共只有二十六个字母被霍刚编写出来了声母以及韵母。
因为它的数量远远低于汉字的数量,一次性记住几千个汉字很难,但是就记住这几十个字母那自然是简单的多,然后依靠这些字母,可以讲所有陌生的汉字的读音全部都给标注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