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新文出(1/2)
“侯爷不必自谦,在此之前虽然这硝石并不算难看见的东西,但从未有人用此物制作过这冰水用于解热。”
对于夏侯宇那语气中的不满,童齐规劝道。
听到童齐的话,夏侯宇摸了摸下巴,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是自己着相了,一心想着对比现代社会那空调的制冷速度。
毕竟这硝石制冰之术虽然会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但也有个限度,必然不可能有空调的降温效果和速度。
而这些仆人虽然同样震撼这突然出现在水盆中的冰块,但是没有人开口询问。
毕竟这种“仙术”必定是主家的秘方,随意打听或者乱嚼舌头的话,逐出家门都是最仁慈的惩罚,更大可能是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城内某一个不知名的臭水沟中。
作为当了这么久家仆的人来说,什么事能问,什么事能说,什么事即使看见了也要装没看见,心里都有着一本明白账。
所以哪怕对这种术法及其眼热,他们也不会开口询问其中奥秘,毕竟能在这炎热的夏天享受到凉爽已经是及其的幸运,没人会也没人敢不知好歹的刨根问底。
于玉菡参加完赏花会后会到家门口,发现平时喜欢蹲在门口阴凉处乘凉的童齐竟然少见的没在这。
她走进门后发现正厅空无一人,若不是还有仆人在四处走动她都以为进错门了,毕竟整个家里,要说下午通风环境最好,也最凉爽的就是正厅了,平时奶娘都会带着孩子在这休息。
而打量了一番,于玉菡一下就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偏厅。偏厅在正厅不远处,这里一般是用来接待那些来访的客人。
这个大厅平时也是敞开着的,除了冬天,平时也很少关上。今天不仅大门关上了,而且四周的窗户也关得死死的。
于玉菡还没开口,一旁的仆人就说夏侯宇带着孩子在那屋中歇凉。
她有些纳闷,这平时屋子尽量不要关得太严实,多注意通风还是夏侯宇自己亲自说的,没想到这出去一年,回来第一天就打破自己之前的要求。
她好奇的敲了敲门,听到敲门声,很快偏厅的侧门就打开一个缝隙,童齐的小脑袋从缝隙中钻出来。
“主母,这儿,从这进来。不然冷气都跑了...”
听到童齐的招呼,于玉菡一脸好奇的走过去,她倒是想看看这离家一年后,自己的丈夫又琢磨出来什么好东西。
刚刚走到门口,她就感觉到一股凉风从屋中钻出来,吹到她的脸上。
从侧门走进去后,她明显感觉到屋内比屋外的温度低了很多。刚进来的她被冷气一激,感觉双手直起鸡皮疙瘩。
于玉菡抬头望了下,几个孩子都在奶娘怀中安静的睡着,夏侯宇正在拿着一份书简在写着什么。而整个屋中最特别的就是摆放在四周的几个被栅栏围住的水盆,她走过去一看,水盆之中是一盆慢慢冰水。
越靠近水盆,温度越低,正是因为这几个散发着寒气的水盆,所以整个屋子的温度才比外面低了很多。
于玉菡用手沾了一点水,正准备放入嘴中尝尝,被一旁的童齐制止
“主母不可!侯爷说过,此水虽然有降温之用,但同样有着剧毒,不能饮用。为了避免有人误食,所以才有这盆边的栅栏。”
听到童齐的话,于玉菡立刻甩干净手上的水滴,并在童齐端来的清水中洗净后才安下心来。
这个时候正在写字的夏侯宇因为童齐的声音也发现了进来的于玉菡。
于玉菡走到夏侯宇身边,发现其桌上已经有几份写好的书简,她随手拿起一份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首七绝短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在打开另一篇上面写着“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夏侯宇在于玉菡看完手上的这篇后,将自己面前的递了过去“此三篇是我坐在这里的时候回忆起这一年在外出征的感想,也算是这一年的一个总结吧!”
于玉菡接过夏侯宇递过来的书简,之前的两篇已经看得她眼中神采斐然,而最后这首更是让她感觉到惊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赤兔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三篇可有题?”于玉菡看完后再一次对自己夫君感到服气。虽然其武力平平,但无论战场还是朝堂还是士林都能凭借自己的本事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嗯,第一篇《出征》,第二篇《战后凭吊》,第三篇《破阵子》。”夏侯宇想了想,其第一篇乃是王昌龄的《出塞》他将其改为《出征》同样将第二篇张蠙的《吊万人冢》改成《战后凭吊》,至于辛弃疾的《破阵子》他留下词牌名,只是将后面一段剪掉,这样一来就符合自己的经历了。
至于当文抄公这事,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嘿,我就是玩,我就是要写。走后人的路,让后人自己去开辟新的道路。”
“虽然奴不懂得军事,但夫君这几篇短句都十分精彩。等琰姐姐回来看到了,必然欣喜。”于玉菡爱不释手的翻着这几篇短句。
在申时末酉时初的时候,蔡琰也结束了在书院的工作回到了家中,看到了这几篇后,她的确如于玉菡说的那样开心得不得了。
并且在取得夏侯宇的答应后,她将这三份短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